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从“向科学进军”到“建设创新型国家”,从“创新驱动发展”到“建设科技强国”,党领导我国科技事业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自立自强之路。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不畏艰难,勇攀高峰,上天、入地、下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大国重器……一项项“国内首个”打破国外封锁、夯实自主创新之基,一个个“国际首次”突破科技前沿、彰显中国创新贡献。如今,这些成果有的仍在开枝散叶,有的早已尘封于世,但那些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创新故事,那些矢志不渝、科技报国的科学家们,以及他们在我国科技自立自强之路上留下的闪光足迹,必将永远镌刻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国科学院建院75周年,中国科学院组织“科技自立自强之路”专题报道,挖掘中国科学院人的首创故事,致敬先行者,激励后来人,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科学精神,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再立新功。
在这部跨越70年的红外史诗中,国家需求是上海技物所不断发展核心关键技术的最大动力。
“不做与国外重复的事情,要做一两件超越国外的事。”这个被视为“很荒唐”的想法,成了他们一辈子的信念。
几十年过去了,“中国牌”晶体这个“老字号”更显创新活力。很难想象,当年的科学家经历了怎样的奋斗历程。
陈学思决心继承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传统,怀着家国情怀带领团队接续奋斗,为中国创造一个更加绿色的未来。
一次前所未有的伟大壮举在三北大地上付诸实践。它不仅是一项生态工程,也是一项民生工程。
一代代科考人翻山越岭、跨江渡河,“梳理”祖国山河大地,让祖国建设“有本可依”。
20多年来,龙芯筚路蓝缕,在九死一生中活了下来、强大起来,巍然屹立于中国信息产业自立自强的历史中。
一代又一代中国科学家筚路蓝缕,才使我国天文学研究摆脱落后局面,写就“薪火不息,星光永恒”的传奇故事。
“墨子号”还在辛勤地工作,科学家利用它进行了一系列拓展实验,相关成果不断刷新量子通信距离的世界纪录。
上海技物所积极投身于气象卫星探测仪器的研发之中,半个多世纪以来始终坚守阵地,未曾缺席。
王震西感慨,在科技创新和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中,他们没有做“观潮者”,而是跳进洪流成为“弄潮儿”。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用现代科学思维、手段为古老的中药文明加上新注脚,是所有药学人面对的一道“必答题”。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