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网首页2009年度工作会议专题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会议专题 > 2009年度工作会议 > 访谈
陈和生:深入推进改革创新 创建和谐奋进的研究所
2009-01-14      

陈和生 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

记者:高能物理研究所是中科院研究所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单位之一,请您介绍一下目前的进展情况。

陈和生:开展知识创新工程以来,高能物理所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前沿,积极部署前瞻性、战略性、突破性研究工作。在这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中,以改革为动力,进一步加强了围绕大科学装置的多学科交叉公共实验平台,培养和凝聚了高水平的科研、管理与工程队伍,扎实推进了以我为主的国际合作,显著提高了高能物理所的创新能力,使高能物理所在迈向“四个一流”研究所的进程中前进了一大步。

记者:高能物理所如何依托大科学装置,建设多学科交叉公共实验平台?

陈和生:大科学装置是高能物理所发展的基础和核心。高能物理所的战略目标是:依托大科学装置,成为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粒子物理研究中心,成为我国相关大科学装置建设和发展的骨干力量,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高度开放、多学科、综合性的大型研究基地。高能物理所按照“两个面向”、体现特色与优势、有利于夯实研究基础和促进优秀团队发展的原则,加强顶层设计,从科学研究、大科学装置、关键技术三个方面,调整学科方向,凝练学科重点,前瞻部署有利于中科院和研究所长远发展的关键项目。

科研装置的创新带动了科学本身的创新,方法手段创新往往是科学创新的保证和先导。高能物理所充分发挥在大科学实验装置建设、运营和使用方面的优势,在扎实做好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II)相关工作的基础上,组建优秀团队,前期部署了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强流质子加速器(散裂中子源关键技术)、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羊八井宇宙线观测站未来发展、超导高频腔研制等项目。其中多项取得了重大进展,有的已经培育成为今后发展的新生长点。

大科学装置已成为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平台,成为新兴学科生长的基础和摇篮。在大型公用科学实验平台的建设方面,高能物理所配合BEPCII的建设,完成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改造,参与规划未来北京地区建设新的先进光源;为了优化我国大科学装置的布局,高能物理所开展了广东东莞散裂中子源研究项目;还积极参与我国在相关学科和大科学装置建设的战略研究和发展规划,先后提出了我国第三代光源、自由电子激光实验装置、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等重要设想。 

在促进多学科交叉方面,高能物理所不断优化学科布局,部署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于20062月将原来的同步辐射室、核分析室、自由电子激光室整合成多学科研究中心,部署了一批重要的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项目,现已组建纳米生物效应研究中心、核技术环境科学中心、核成像技术研究中心、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研究中心,形成了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优势。高能物理所还就资源、健康、环境、材料、考古、信息安全、反恐、缉毒等国家重大需求项目开展核分析技术综合研究,力争做出有显示度的成果转化,为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此外,高能物理所还坚持开放大科学装置,吸引院内外和国内外不同学科的专家共同发展基于大科学装置的多学科综合交叉研究方向。目前与院内外单位共建了15个联合实验室,有力地推动了交叉前沿研究和高技术成果转移转化。

记者:围绕大科学装置,高能物理所在培养和凝聚高水平科研、工程、管理与技术支撑队伍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陈和生:科研队伍的实力是研究所创新能力强弱的决定性因素。高能物理所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了适应大科学装置类研究所特点的职位体系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制定实施了多层次的人才系统支持与培养计划,培养和凝聚了一支颇具规模的高素质科研、工程、管理与技术支撑队伍。具体包括:

科技顶尖人才支持计划。高能物理所选择在粒子物理、加速器物理、同步辐射及依托大科学装置的多学科交叉前沿领域出类拔萃、有望引领本学科领域世界科技前沿发展和在关键技术有所突破的重点人才,与国家、院有关部门一起进行有力的支持。高能物理所从国内外引进的20多位优秀人才现已成为专业领域的学科带头人。

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高能物理所先后出台《青年创新基金管理办法》《优秀人才基金管理办法》,并采取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设立青年学术交流专项、设置“综合素质导师”岗位、扩大博士后和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招收规模等措施,促进青年人才的成长。

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计划。高能物理所设置少量的正高级管理工程师岗位,比例控制在管理人员的5%以内。自主设置行政副主任岗位或主任助理岗位,同时采取提升管理人员学历学位层次、海外培训管理骨干、每年设立与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相关的软课题等措施,加大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力度。

技术支撑人才队伍建设计划。高能物理所加强技术支撑部门后备干部的培养。在高级技师和技师岗位,设立人才培养津贴,为每位高级技师和技师配备1-2名助手;举行工人操作技能竞赛、技术革新比赛和培训等(单独或同大装置类研究所共同组织),调动技师的积极性。对于高级实验师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确保有能力的人员充实到技术支撑队伍中来。进一步推行科研秘书制,设置编制内的专职科研秘书岗位。几年来,高能物理所组建了一支专业合理、实力雄厚、高水平、能胜任国家大科学工程建设和技术支撑的队伍。这支队伍为我国的高能物理研究、加速器工程技术、射线技术及应用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并成为我国基于加速器的大科学装置的建设、运行和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

为了促进人尽其才,高能物理所不断完善分类考核和激励机制,建立实施了不同的考核方法和指标。先后颁布了《绩效考核办法》和《职工绩效考核办法》,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进一步完善了绩效考核量化标准,有效地考核评价各部门和职工的工作业绩,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通过大科学的建设、管理与运行,高能物理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已成为科研、工程、管理和支撑的骨干力量。所学术委员会72名委员中,中青年学者有40名左右,22个基层单位有近40名中青年骨干走上处室领导岗位,成为德才兼备的科技管理骨干。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高能物理所在依靠大科学装置,开展以我为主的国际合作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陈和生:高能物理所的大科学装置在世界上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高能物理所依靠大科学装置,积极吸引世界优秀科研人员开展共同研究,吸纳先进的理论与方法。与美、日等国的数十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在高能物理、先进加速器技术、同步辐射和大科学装置建设等领域开展研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还分别与法国CNRS/CEA、意大利INFN组建了联合实验室,有力促进了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通过这种合作,高能物理所在科学目标的确定、研究方案和技术方案的评审、科技成果的评价、固定的多边合作和双边合作关系、日常的学术交流等方面达到相当高的国际化程度。

在国际合作中,高能物理所坚持“以我为主”。大力支持以国内实验装置为基地进行实验研究的国际合作,集中有限的人力和财力,慎重选择项目,积极部署和支持具有重大意义的国际前沿、具有长远影响的前瞻研究。如BES合作组、大亚湾国际合作、羊八井国际合作,网络计算国际合作等,已成为我国基础研究领域里科技合作以我为主的成功典范,极大提高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国际学术地位。同时,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积极参加了CMSATLASAMS等国际前沿大型高能物理实验,有效把握最先进的国际高能物理实验技术的进展。高能物理所通过以我为主的国际合作派送和吸引科技人才,逐步建立了国内外专家共同合作研究的平台,以少量的投入得到国际大科学装置实验的数据共享,科研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高能物理所在科研、工程、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后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完成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建立适合大科学装置类研究所的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实现高能物理所的创新跨越持续发展,力争在我国大科学装置建设中取得更大成就。

会议快讯 更多>>
访谈 更多>>
历年回顾
媒体报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