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网首页2009年度工作会议专题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会议专题 > 2009年度工作会议 > 成果
突破凡纳滨对虾引种、育苗、养殖技术并成功实现规模化应用
2009-10-28      

凡纳滨对虾又称南美白对虾,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瑞玉的倡导下,由中科院海洋所张伟权研究员最早从国外引进,并人工培育获得成功。该虾种具有生长快、抗病、抗逆性强、出肉率高、饲料蛋白要求低等一系列优良特性。凡纳滨对虾引进我国后,张伟权、张乃禹等专家详细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并率先采用人工植精技术成功繁殖出虾苗。开创了开放式纳精囊类对虾在东半球人工繁育传代成功的先例;随后又创造性提出和研发成功凡纳滨对虾亲虾强化培育、人工控制条件下自然交配和产卵的繁殖新方法,突破了雌、雄虾交配成功率、授精率和孵化率低的技术瓶颈,建立了规模化全人工繁育技术并在养殖生产中应用。该项目在研究过程中还创建了集约化防病养殖和淡化养殖新型养殖模式及技术体系,研制和应用了多种病原快速检测试剂盒、亲虾颗粒饲料和复合多糖免疫增强剂等新产品,集成创新建立了虾病严重流行地区的无特定病原(SPF)种苗规模化生产新技术。

该技术成果解决了凡纳滨对虾在我国的大规模全人工繁育和健康养殖技术难题,创建和发展了我国凡纳滨对虾全人工养殖新产业。目前该虾种在我国的养殖产量占全国对虾产量的80%。该技术成果的应用带动了相关饲料、加工、出口等产业的大规模发展,产生了巨大经济、社会效益。累计生产340万吨以上,创造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养殖产量占全国对虾产量的80%,占全世界产量的40%;增加就业岗位100万个以上。

会议快讯 更多>>
访谈 更多>>
历年回顾
媒体报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