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人才教育 > 工作动态

东南亚中心2017年缅甸热带植物鉴定与森林管理培训班举行

2017-10-20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字体:

语音播报

  10月17日上午,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东南亚中心”)2017热带植物鉴定与森林管理培训班开幕式在缅甸内比都举行。来自缅甸自然与野生动物保护处、缅甸林业研究所、缅甸林业大学、缅甸仰光大学、曼德勒大学和密支那大学等6个单位的21名学员参加了培训班。此次培训班授课专家团由中科院院士洪德元及来自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缅甸林业研究所和美国莫顿植物园的专家组成。

  缅甸林业司副司长Kyaw Kyaw Lwin在致词中高度评价了自2014年以来中缅科技合作的成果,对版纳植物园和东南亚中心在缅甸开展的科技合作表示感谢。Kyaw Kyaw Lwin指出,植物鉴定是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缅甸作为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已记录11824种植物,伴随中缅科技合作的深入,新种与新纪录不断被发现。缅甸2015-2020年的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计划(NBSAP)也做出了要求,致力于加入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列中。该培训班的举办将有效提高缅甸青年科研人员植热带物识别与鉴定和森里管理能力,普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的意义。Kyaw Kyaw Lwin表示,植物志是一个国家梦,希望中科院支持缅方,帮助实现出版缅甸植物志的梦想。

  中国驻缅甸大使馆代表李小艳对中科院提供的支持表示感谢,回顾了中国驻缅甸大使馆与缅甸自然资源与环保部的良好合作关系,指出由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部局、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和东南亚中心三方联合建设100英亩“中缅友好生态示范林”竣工的重要意义。李小艳表示,中国政府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践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支持缅甸走绿色发展之路。缅甸森林资源丰富,东南亚中心作为国际生物多样研究的平台,此次培训班的举办将提高缅甸青年学者热带植物鉴定和森林管理能力,促使双方合作更上一个台阶,最后祝愿培训班学员学有所得、生活愉快。

  版纳植物园主任暨东南亚中心主任陈进对缅甸青年学者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对缅甸自然资源与环保部和中国驻缅甸大使馆长久以来的支持表示感谢。陈进强调了开展此类培训班对于加强缅甸当地青年研究人员的热带植物鉴别能力的重要意义,中科院将加强和缅甸自然资源与环保部的科技合作,并为实现出版缅甸植物志的梦想,携手努力,奋斗不息。

  期间,缅甸Sky net新闻网记者就培训班开设的意义、双方的合作进展、未来的合作计划等分别对中缅双方代表进行采访。李小艳表示,这是中国首次在缅甸举办该类培训班,东南亚中心在缅甸多次开展的联合科学考察进展良好,此次培训班的举办将促进双方学者的交流学习,类似的活动仍会继续;同时中国驻缅甸使馆将会加大两国在科技民生方面的合作。Kyaw Kyaw Lwin表示,缅甸生物多样性丰富,但分类学人才匮乏,在缅甸开设此类培训班将有助于培养一批植物分类研究以及森林管理领域的人才,奠定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为缅甸的科学事业作出贡献。陈进表示,中缅合作源远流长,东南亚中心是研究与教育型院属境外机构,是面向整个东南亚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海外科教中心,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大局。在过去的三年中,在科研方面,中缅双方通力合作并联合发表了大量的动植物新种;在人才培养方面,招收了30多个缅甸研究生来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在日常运行管理方面,缅甸中心实现了中缅共建,已招收6名缅甸研究助理。在未来的合作中,东南亚中心将致力于缅甸植物志的编写出版工作,同时继续开设此类培训班为缅甸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基础。

  本次培训班分为课程讲授、野外实践、自主学习,以及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招生介绍等环节,将于10月21日结束。中科院植物所、美国莫顿植物园、驻缅大使馆、缅甸林业司、林业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以及培训班学员、授课教师、缅甸林业研究所、东南亚中心相关人员参加开幕式。培训班得到了美国莫顿植物园的部分资助。

会议现场

  
打印 责任编辑:陈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