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技奖励 >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2009年 > 孙家栋 > 媒体报道

航天科技孙家栋:这是祖国给所有航天人的荣誉

2010-01-11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2009-10-15
【字体:

语音播报

  今年,经历沧桑巨变的共和国迎来了60华诞。“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也迎来了80岁寿辰。由于出生在1929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每一次“大寿”都恰逢共和国的庆典,这让这位航天老专家对祖国的生日又有了一份别样的情感。 

  作为“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的代表,孙家栋在共和国60华诞的庆典中登上了天安门城楼,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共同观看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当听到这个消息时,我很激动。这也是我第一次登上天安门城楼。我只不过是航天人的一个代表,这是党和国家给所有航天人的荣誉。”孙家栋动情地说。 

  国庆前夕,孙家栋深情讲述了自己独特的“国庆情结”。 

  1949年10月1日,“翻身做主人”的中华儿女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天安门广场成为欢乐的海洋。那一年,孙家栋20岁,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一名大学生。时光逝去,半个世纪走过。留在孙家栋脑海中最为深刻的记忆是“洋火”、“洋油”这些代表中国工业贫穷与落后的标签。“那个时候,我就在想,我们中华儿女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振兴民族,让中国的产品遍布全世界。”时至今日,当我们惊叹“中国制造”已经遍布全球时,不得不坚信:正是由于共和国涌现了大量像孙家栋这样心忧天下的青年,才能使国家实现从“使用洋火”到“出口卫星”的巨变。 

  1959年10月1日,共和国迎来10年大庆。经过10年的励精图治,新中国就像一部开足马力的机器,全力向“现代化”进军。而中国航天事业也在这期间开始起步。此时的孙家栋结束了7年的留苏求学生涯,并在回国不久加入到了新成立的国防部五院。“跟着钱学森开始搞导弹,这是一个既光荣又神圣的工作。”孙家栋说,那一年大庆,他在北京。可是现在回忆起国庆场景,却鲜有记忆。然而,位于南苑的国防部五院的研究室里灯火辉煌、抱着一颗颗爱国之心的年轻的科技人员日夜不休的工作场景,成为他直到现在都挥之不去的记忆。 

  1969年10月1日,新中国迎来20岁生日。此时正值红色潮流席卷全国,各行各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按照毛主席“我们也要搞人造地球卫星”的指示,航天人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制工作。在周总理的亲自关怀下,一线从事卫星研制的技术人员几乎没有受到“文革”的影响。红色年代民众的革命热情与航天人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倾注的无尽心血,成为孙家栋在那个年代的“特殊记忆”。 

  1979年10月1日,“文革”结束,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科技发展的春天。此前一直被笼上“神秘面纱”的中国航天也逐渐开始向公众公开。此时,孙家栋已经年过半百,但他依然觉得自己还像一个小伙子一样,对航天事业充满无限激情。尤其是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的讲话,让他倍感兴奋,他隐隐觉得“中国航天迎来了大发展的时代”。 

  1989年的“十一”对于孙家栋而言,是一个难忘的国庆。此时的他正以中国火箭进入国际市场谈判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参加中美两国政府间的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协议的艰难谈判。这年10月,孙家栋代表中国与美国签订了《卫星技术安全》和《卫星发射责任》两个协议备忘录。但因双方对若干国际贸易问题存在较大分歧而未达成最终的协议。11月第二轮会谈,谈判桌从北京搬到了华盛顿。身为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的孙家栋,作为代表团团长再次领命出征。经过多轮磋商,终于在12月19日签署了协议。孙家栋深有感触地说,国家强大了,这才是我们谈判成功最重要的砝码。 

  1999年国庆前夕,在庄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江泽民同志把一枚沉甸甸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挂在了孙家栋的胸前。孙家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激动地说:“中国自力更生地搞出了运载火箭和卫星,在世界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是中国人民的自豪。”一次隆重的表彰,对所有航天人都是极大鼓舞。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航天科技被置于重要的位置。一个属于航天科技的春天,已经悄然来到。 

  进入新世纪,中国航天人奋发图强,先后取得了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两座新的里程碑式的伟大成就。这个10年对孙家栋而言,是忙碌的。2003年,年过古稀的他,又担任了月球探测工程的总设计师,和众多“70后”、“80后”一起,又站在了科研的最前线。 

  2009年国庆,对孙家栋而言,可谓双喜临门。除了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看庆典以外,9月29日,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全月球三维数字地形图通过专家评审,这是目前国际上平面与高程分辨率最高、数据精度最高的全月球三维数字地形图。孙家栋高兴地说,他桌上的“月球仪”很快就要换成全部用中国月球探测的数据制成的模型了。 

  祖国在强大,航天在发展。回首自己半个多世纪的“航天生涯”,孙家栋深有感触:“我相信下一个甲子,只要坚持科学发展、务实发展、协调发展,中国航天的触角就能够伸向更加遥远的太空。”

打印 责任编辑:程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