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中国科学报】古脊椎所等发现百万年前石器制作主要靠锤有时也砸

2020-11-24 中国科学报 崔雪芹
【字体:

语音播报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裴树文团队联合西班牙高级科学研究委员会历史研究所,对泥河湾盆地早更新世砸击法剥片技术进行研究,揭示了百万年前古人类对当地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技术适应行为。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考古与人类科学》。

  泥河湾盆地是早期人类扩散至东北亚最早且最集中证据所在地,但区域内燧石原料节理发育、质量较差的特点,制约了对砸击法技术产品的鉴别和古人类技术策略的解读。

  研究团队在该区域采集石料,进行砸击法与锤击法石器实验,并同遗址出土标本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砸击法石核是最具辨识度的产品,相关特征能够与锤击法石核相区别。

  砸击法是早期人类石器技术的基本方法,多数学者认为该技术是比较浪费原料的剥片技术。但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砸击法产生的石片与废片和锤击法相比在数量上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因此上述观点在本地区并不适用。

  总之,早更新世遗址以锤击法剥片为主,砸击法作为补充角色。锤击法因其较强的控制性和一定的效率优势,在泥河湾盆地百万年前的遗址中占据主要地位。砸击法的使用只是作为补充,解决原料在剥片过程中锤击法不易处理的问题。因此,随着研究视角的更新,砸击法剥片技术更多的是古人类对当地资源与环境的一种适应策略,而非文化标志。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7/s12520-020-01238-4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20-11-24 第4版 综合)
打印 责任编辑:张芳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