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中国科学报】我国科研人员首次人工培育成功食用菌松乳菇

2020-11-24 中国科学报 高雅丽
【字体:

语音播报

松乳菇菌根形态特征(解剖镜下观察)。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供图

  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由该所博士于富强及其团队开展的乳菇人工培育(栽培)研究取得系列进展,并在贵阳种植园内出菇。这是我国首次有充分证据显示松乳菇实现人工培育,也是3年幼龄林下松乳菇、红汁乳菇栽培出菇的首次报道。

  松乳菇组属乳菇属红菇科,是典型的外生菌根型食用菌,与松树具有专性共生关系,菌根合成是实现人工培育的关键环节。研究人员表示,自2015年开始,菌根合成使用了6种松树与4种乳菇,其中14个组合形成菌根,10个为首次报道,8个组合表现优异,在人工栽培上潜力较大。此外,他们还开展了外源竞争性杂菌、食菌昆虫控制、基因组与转录组等相关研究。

  自2018年4月始,团队陆续在云南、贵州、湖南、四川、山东、甘肃先后建立乳菇种植园16个,总面积超过100亩。2020年11月,在贵阳2个种植园内的多棵树下,松乳菇和红汁乳菇分别出菇,菌根苗移栽至种植园时间仅为2年半。

  据了解,菌根型食用菌的人工培育不同于腐生型食用菌的栽培模式,它利用树木和真菌之间的共生关系,通过无菌育苗、菌根合成、菌根苗移栽、种植园建立和后期管理,来实现多年出菇。该模式结合植树造林,在苗木初长成时即开始出菇,此后可连续收获15~50年不等,是困难立地植被恢复、退耕还林和中低产田改造中不可多得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20-11-24 第1版 要闻)
打印 责任编辑:张芳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