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访谈·视点

吕雪峰:整合资源增动力 创新机制促活力 引智育才助跨越

2023-07-20 中国科学报
【字体:

语音播报

2009年11月30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通过院地共建验收并纳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管理序列。10余年来,研究所聚焦新能源与先进储能、新生物、新材料领域,开展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和系统集成重大创新研究,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能力不足是年轻研究所的“短板”。研究所主动谋划,提出“整合资源增动力、创新机制促活力、引智育才助跨越”的改革思路与落实举措。侯建国院长在2023年度工作会上提出“聚焦布局、重塑队伍、提升效能”的总体思路,统筹推进改革创新发展,实现创新能力大幅跃升。这为研究所实现跨越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变革方向。

研究所领导班子认真学习,以组群建设为主要改革抓手,引领效能提升。组群是研究所基本科研单元,是体系化、架构化、协同化、学科交叉融合的有序科研组织范式。通过研究所增量资源导入,组群能够面向重要选题系统布局研究方向、大胆探索创新领域、延揽培养优秀人才队伍、升级完善科研仪器平台,补“短板”、强“长板”,有效提升研究所核心竞争力,加速推进重大成果产出。

瞄准国家战略补“短板”,引进顶尖人才建组群

研究所瞄准国家能源重大战略需求,按照“顶层谋划、按需引进”思路,柔性引进院士级顶尖专家7人牵头组建组群。按照“一事一议”原则,支持每个院士领衔组群3000万元至5000万元用于平台建设、人才招聘或项目种子基金设立等,保障短期内建成有影响力的大团队。研究所仿生能源界面技术中心提出国际原创“仿生物剪切四次采油”技术解决方案,已在东营油田完成示范,成果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将大幅提升我国石油采收率;研究所燃料电池工程中心围绕“氢进万家”战略,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住宅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项目,抢占燃料电池应用新赛道;研究所泛能源大数据与战略研究中心提出泛能源大数据新理论,发布我国首份《现代能源体系指数蓝皮书》,有效支撑我国“双碳”战略下的能源战略研究。

面向重大需求强“长板”,重塑队伍建组群

按照“优化领域、遴选人才、授权组建”的新思路,研究所聘任现有“杰青”级领军人才担任组群负责人,整合原有多而散的研究组、会聚青年人才组建新组群。新组群全链条系统布局,平均100人,形成“人、财、物”聚集效应,把资源有效整合配置到重大任务中。

研究所在微生物制造、科研仪器国产化、先进储能技术、HN材料等原有优势领域的“长板”得到加强。新一代无毒害高性能生物基增塑剂反式乌头酸酯获首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最高奖总决赛优胜奖;大容量特种固态锂电池实现千米海试布放;百吨级特种材料、车用聚合物固态锂电池实现技术转让与产业化生产等。2022年,纵向项目经费到款总额同比增长36.4%,签订企业技术合同额同比增长231%。

组群引领改革效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年轻的研究所为进一步提升效能、推动发展,专门成立规划战略与发展改革领导小组,对标“强基础、抓攻关、聚人才、促改革”,密集部署创新举措。设立“强基”计划,建立“上下结合”的选题机制和全球同行评议机制,500万元/项择优支持使命驱动的定向性基础研究。设立“抓攻关”计划,以“场景强、需求刚、产权独、创新深”为原则,重点支持以重大成果产出为目标的关键技术中试及产业化示范项目。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完善优化“引育留用”人力资源体系和人才计划。重塑“所-室-组(群)”三层科研架构,打造“分可独立作战、聚可合力攻关”的研究室学术共同体,提升研究所核心竞争力。

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我们肩扛“国家责”,要改革创新,真抓实干,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勇毅前行!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所长,本报记者廖洋整理)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