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访谈·视点

汪克强等:自觉担负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使命

——读《百名院士谈建设科技强国》有感

2019-06-12 学习时报
【字体:

语音播报

  欣悉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组织编写的《百名院士谈建设科技强国》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作为参与该书编写组织工作的编务人员,我们欣慰之余,感悟良多,受益良多。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到改革开放之初进入“科学的春天”,从20世纪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到21世纪初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科技事业始终与祖国同行,与科学共进,不断前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科技创新进入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加快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呈现“全面追赶、重点突破、局部领先”的发展势头,成就举世瞩目。

  另一方面,与新时代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要求相比,我国科技事业大而不强、成果产出量多质低、创新发展动能不足的矛盾突出,迫切要求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中高端科技供给,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更高水平的战略支撑。同时,世界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球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创新发展面临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

  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党中央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出发,及时作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大决策和一系列战略部署。这一重大决策部署,极大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提振了全民族的创新自信。以两院院士为代表的广大科技工作者更为此深受鼓舞、倍觉振奋,同时也深感使命崇高光荣、任务艰巨繁重。积极参与编写《百名院士谈建设科技强国》,为建设科技强国集思广益、建言献策,正是院士群体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投身科技强国建设的实际行动。

  参与本书编写的100多位院士中,既有我国主要科技领域德高望重的将帅领军人才,也有活跃在科研一线的年轻新锐人才;既有造诣深厚、视野宏阔、思维深邃的战略科学家,也有在各自领域深耕细耘、成就卓荦的科技专家。收到撰稿邀请后,院士们在从事繁重科研任务的同时,挤出时间组织研讨,认真思考和撰稿;有的院士在紧张的出访、出差行程中,甚至在住院治病的情况下,仍坚持撰稿。院士们对科技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和专注投入、科学严实的作风,令我们一次又一次深受教育和感动。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该书中,院士们紧扣建设科技强国这一新时代重大命题,着眼世界科技发展前沿趋势,立足我国创新发展战略需求,结合本领域科技发展和自身科研实践,谈体会,话感悟,析长短,发幽微,谋战略,献对策,内容广泛涉及发展战略、路径选择、科技布局、政策措施等科技强国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总体看,以下几个方面是院士们关注和讨论的重点,也是本书创新思想和学术贡献的亮点。

  一是对世界科技发展大势的科学研判。院士们从建设科技强国的根本要求出发,以宏阔的全球视野和敏锐的学术洞察力,深入分析了主要领域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趋势,为我国选择科技创新战略方向和路径、确定重点科技布局等,提供了许多科学、前瞻、及时、权威的决策依据,对当前正在制订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是对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准确把握。院士们以冷静理性、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长期科研工作的深入了解,客观分析了我国相关领域科技创新的优势、短板和存在的问题,把脉精准,评价公允,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更多直面不足,直陈问题。这对前段时期关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一些非理性认识,无疑是非常及时的“正本纠偏”;对当前学风中不同程度存在的浮夸倾向,也是一剂有效的“清醒剂”,难能可贵,弥足珍惜。

  三是对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深长呼唤。基础研究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基石,也是当前制约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根本性瓶颈。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院士们从提高认识到稳定支持、从凝练前沿科学问题到强化学科交叉融通、从人才稳定培养到学术环境营造等多方面提出建议,呼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上夯实科技强国建设的基础。

  四是对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高度关注。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建设科技强国的根本。院士们从基础教育改革、青年人才培养、人才计划、科技评价和激励机制、学风和科研道德建设等方面出谋划策,既有为解决当前科技队伍和人才工作中存在突出问题开出的“灵丹妙药”,也有着眼长远建设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的“锦囊妙计”,还饱含着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人才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

  五是对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生态建设的热切期盼。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提升创新体系效能、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重要抓手,以制度、文化和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创新生态体系建设是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院士们结合科研实践中的切身体会和所见所闻,对这两方面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特别就当前科技界甚至社会普遍关注、亟待解决的一些突出问题、复杂问题、深层次问题等,望闻问切、对症下药,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

  建设科技强国是关乎国运的伟大事业,也是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会一帆风顺。《百名院士谈建设科技强国》选题策划时,正值美国以“中兴事件”为借口挑起中美贸易争端之初;该书的组稿编写,则处于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贸易谈判一波三折的艰难时期;而到其出版面世,美对我贸易摩擦已经向科技领域延展,演化为日益明显和强烈的科技遏制和封锁。如何客观全面认识、科学理性应对这一事态发展及其可能产生的深刻影响,也就成为院士们在本书中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

  实际上,美国对我国科技特别是高技术领域的遏制由来已久。最近一个时期,更密集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组合拳”,从立法、技术管控、设备出口、人才交流、合作项目等方面,打压我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并企图纠集西方一些国家,联合封锁对我国的科技合作,阻碍我国创新发展步伐。一时间,“科技脱钩”“科技冷战”呼之欲出,“凛冬现象”“寒蝉效应”扩散蔓延,我国科技发展面临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和复杂局面。

  在本书中,院士们从不同领域、以不同视角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考量。一方面,大家认为,虽然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有了快速提升,但与欧美等科技强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薄弱,一些重大创新领域和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存在诸多“心腹之患”“肘腋之痛”和“燃眉之急”,需要在开放合作中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另一方面,美对我科技遏制是由其国家战略利益决定的,确保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绝对优势,是其作为守成大国应对崛起大国的根本战略支点,这一政策取向短期内难以逆转。我们要认清形势、打消幻想,坚持底线思维,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因此,既要坚定不移推进自主创新,也要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合作,双管齐下,统筹推进科技强国建设。

  主大计者,当执简而御繁;谋全局者,宜深思而远虑。要从根本上突破美对我国的科技遏制和封锁,唯一的选择就是加快推进科技强国建设。除此之外,别无他途。从这个意义上看,当前面临的形势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美国的科技遏制将促使我们知痛而后醒,知耻而后勇,知落后而反思,知不足而发奋。通过倒逼机制,变压力为动力,踏踏实实、心无旁骛做好自己的事,只争朝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抢占更多科技创新制高点,牢牢把握开放合作主动权,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面对《百名院士谈建设科技强国》一书,开卷展读,字里行间流淌着丰沛的创新智慧,洋溢着浓郁的家国情怀;掩卷沉思,扑面而来的是时不我待的历史使命、迎难而上的时代担当。有了这样一种创新报国的赤诚和担当,我国科技创新这个引擎一定会生生不息、持续强劲,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一定会如期实现!

  (作者:汪克强,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甘泉,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战略研究处处长)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