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访谈·视点

程积民:黄土高原草地建设与管理建议

2014-12-26 中国科学报
【字体:

语音播报

  黄土高原地区总土地面积62.68万平方千米,地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三个气候带,其中年降水量在300~550毫米的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区是黄土高原的主体,面积约37.61万平方千米,其中大部属典型半干旱地区。

  黄土高原地处我国老、少、边、穷地区,是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的重要保护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畜牧业生产、生态安全保障的重点区域。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变化无常的气候、瘠薄的土地、高强度的水土流失、频繁的干旱等是该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恶劣的自然条件与复杂的社会经济条件相互交织、叠加,给脆弱的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治理增加了极大的难度。特别是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导致荒山荒坡的大量开垦和以放牧为主的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造成草地过度利用,致使草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加剧草地退化、沙化和盐碱化,土地荒漠化面积逐年加大,成为我国西部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而多年来黄土高原地区的造林一直是以乔木纯林为主,复层结构和类型很少,目前人们所看到的基本上属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林分,由于林下空旷,树木生长常因林下土壤水分不足和林内空气干燥,致使生长不良形成小老树或大片死亡。

  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在陕西中北部、宁夏南部山区等地区开始进行植被恢复重建与示范研究,经过努力,在陕西延安地区建立了不同类型流域治理示范基地在宁夏建立了“云雾山国家级草原自然保护区”。目前,宁夏固原云雾山已恢复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以30多年的云雾山草地生长与植被恢复定点监测、研究草原演替内在规律的试验基础上,结合15万平方公里的草场植被恢复示范实践效果,提出四个黄土高原草地建设与管理建议。

  一是,退化草地封禁恢复与合理利用相结合。自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实施以来,经过10多年的自然恢复,不仅显著提高了退化草地的覆盖度和生产力,而且使脆弱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长期封山禁牧(10年以上),一方面是草地植物种子发芽力减弱,成苗率降低,个体萌生率低,植株老化退化严重,直接抑制草地植物的再生与自然更新能力,影响草地功能和效益的持续发挥;另一方面,群众偷牧、夜牧现象严重,且在冬春季节火灾也时有发生,造成草地资源严重浪费。此外,长时间封禁草地使一些依靠放牧家畜维持生计的群众经济来源减少,致使部分农户再度陷入贫困。虽然不少地方政府采用补救措施,将家畜养殖由放牧改为圈养,但由于圈养致使家畜采食单一,容易造成营养失调,加之羊只运动量减少,圈内通气性差等,家畜的免疫力下降,羊只疾病增加,生产的肉类品质低,膻味大口感差,市场竞争力弱,严重制约了具有经营养殖业传统与优势地区的畜牧业发展。因此,依据草场植被的种群类型,对退化草地实施封禁恢复与合理利用相结合的方针策略。

  多年观察试验研究表明,半干旱区退化天然草场经过封育后,自然修复10年左右可以适度加以利用。利用的方式分为刈割和放牧,平坦缓坡草地利用机械化刈割,两年刈割一次为最佳,陡坡进行放牧利用,放牧要严格控制草地载畜量和放牧季节,一般草地覆盖度在80%以上,干草产量在3000 公斤/公顷左右,放牧强度最佳为2个羊单位/公顷。但黄土高原地区地形差异性大,草地植被类型复杂多样,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草地利用规划,划分长期或永久性禁牧和可以实行轮封轮牧的草地,目前,各地已建立了各种类型的试验样板与示范基地,为大范围草地利用提供了经验与依据。

  二是,实行“以草定畜,划区轮牧,舍饲育肥”的生产模式。草地更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在宁夏30多年的轮封轮牧试验表明,在封禁天然草地生长的夏秋旺盛季节每年放牧3~5次,每次放牧期控制在15~20天,放牧强度2个羊单位/公顷,可促进草地自然更新与生态平衡。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以草定畜,夏秋轮封轮牧,冬春舍饲催肥,不仅可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也是控制草地退化的最有效途径。目前,为尽快恢复退化草地植被,采取禁牧修复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但从长远看,大面积天然草地仍应以适度放牧利用为主,这既是一种比较经济的饲养方式,也是维持天然草地正常生长发育和保持较高生产力的需要。在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地带不同刈割强度试验表明,适度刈割可使草地保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并能促进草地物质平衡及良性循环,这些为封禁草地的合理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多年的研究表明,在黄土高原南部的半湿润区(森林草原区),畜牧业的发展应走舍饲与半舍饲结合养殖的道路,充分利用林缘、林间草地及作物秸秆,发展奶畜业和肉牛业。在中部的半干旱区(典型草原区),畜牧业的发展应走放牧与舍饲养殖结合的道路,充分利用天然草地和退耕还林还草建立的人工草地,发展肉羊业和肉牛业,并大力推行退化草地封禁恢复技术,发展短期、复种、混合或放牧补饲型的人工草地。在西北部的干旱区(荒漠草原区),畜牧业的发展应走放牧与舍饲养殖结合型的道路,充分利用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发展肉羊业。

  三是,重视人工草地建设的技术与措施体系应用。黄土高原地区人工草地建设历史悠久,但总体人工草地种植规模小,类型多,利用率不高,致使发展一直处于极不稳定状态,经研究表明,其主要原因有政策因素、技术因素、草种因素和种植制度的缺失。目前,该区已形成了多种轮作种植模式,但仍未将牧草种植纳入到农田种植体系之中。

  四是,加强基本农田建设,促进陡坡地退耕,为草地建设提供保障。根据不同区域一般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每人留4亩以上的口粮田,在阴湿地区每人留2亩以上的口粮田,同时,坚持“上退下推”(陡坡地退耕,缓坡地推机修农田)使退耕农户人均有3亩以上的高标准农田,保证退耕后粮食不减产,农民不减收。通过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提高粮食单产,稳定粮食总产,解决退耕农民的吃饭问题。2001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不断加大基本农田建设投入力度,将补助标准从80元增加到100元,2004年又提高到120元,建设规模由2万公顷扩大到了2.3万公顷。截至2005年底,南部山区已累计建设高标准旱作基本农田32.3万公顷,其中退耕还林以来新建高标准旱作基本农田13.7万公顷。2004年,山区8县的粮食总产达到96.5万吨,比退耕前1999年的77.6万吨提高了18.9万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总产稳步增加。

  五是,对草地分区规划与管理措施。根据黄土高原地区的地貌、气候及其草群结构和组成特点与差异,可划分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三个亚型,并依据三个草地植被恢复规律,坚持“因地制宜、生态优先、先封后建、先草后灌”的治理原则。

  如,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北部及长城沿线一带,草地面积0.610亿亩,占草原总面积的20.0%,仅次于典型草原的荒漠草原类型区建设,应在三方面侧重发展管理:(1)巩固退耕还林草成果,加大对天然草地封禁与利用管理的力度;(2)对集中连片的低等退耕地发展灌溉型高产人工草地,走规模化种植的道路;(3)对退化严重的天然草地在封禁恢复的基础上,采用带状种植小叶锦鸡为主的灌木,发展灌草结合型的放牧地。

  总之,建立符合黄土区天然草地自然修复、人工草地建设与作物秸秆相结合的5:2:3型饲草产业体系,把畜牧业放在与粮食生产同样重要的战略地位,按照轮封轮牧的方式合理利用天然草地进行放牧,同时,充分利用人工牧草和作物秸秆进行舍饲,使畜牧业养殖走放牧与舍饲相结合的道路,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区域耕地广种薄收和生态退化恶性循环的局面,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目标。

  (作者简介:程积民,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

打印 责任编辑:任霄鹏
  • | 丁奎岭:合成更美好的未来世界
  • | 李醒民:什么是科学精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