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走进中国科学院 > 院史所史 > 编年史

1967

【字体:
  “革命造反团”等组织一月夺权
    在上海“一月风暴”的影响下,北京地区的“革命造反团”等组织,于1月24日召开夺权大会,成立“中国科学院(京区)革命造反派联合夺权委员会”(简称“院联夺”),迫使科学院原党政领导部门停止活动。当日,“院联夺”发表一号通告宣布:

  一、由科学院(京区)造反派的代表或临时代表组成的“联夺”,接管中国科学院的一切领导权。在全院最高权力机构全院革命造反派代表大会组成前,“联夺”代行其职权。二、解散以张劲夫为首的科学院党委和科学院院务常务委员会,废除他们的一切权力,撤消张劲夫、裴丽生、杜润生、秦力生、郁文等人党内外一切职务,交群众监督劳动。三、院属各单位保卫机构、民防机构由各单位造反派接管。院保卫部、民防办公室由“联夺”指派接管小组接管。四、院部各职能部门的权力,由各该部门造反派接管,受“联夺”领导。五、“联夺”接管全院财政大权,一切重大财政开支,需经“联夺”财务监督小组审批。六、接管《科学报》。七、撤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会。……以上条款自1967年1月24日起生效。

  1月31日、2月2日,“联夺”连续发出第二号至第七号通告,宣布接管院机要室、《科学报》、院部和中关村的广播台,改《科学报》为《革命造反》报,置于“联夺”领导之下,派财务监督小组和保卫小组接管财务大权和院保卫部,至此完成全面夺权。

  接受锂同位素分离新工艺委托任务

  锂6是制造氢弹的重要材料。以往锂6与锂7的分离常用汞齐法。为减少汞害,必需另找新的分离方法。1967年3月,有机所接受二机部委托,研究锂同位素分离新工艺。有机所40多名科技人员在二机部有关厂协作下,经数年,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先后合成萃取剂200余种,并对上千个萃取体系进行了筛选,找到了分离系数较高并具有工业化价值的萃取体系。1978年7月,院与二机部联合鉴定,确认该成果对中国建立无汞害分离锂同位素新方法开创了光明前景,做出了较大贡献。该成果获1980年国家发明三等奖。

  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1967年6月17日,中国首次氢弹试验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了氢弹制造技术的国家。从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到第一颗氢弹试验,美国用了七年零四个月,苏联用了四年,英国用了四年零七个月,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中国首次氢弹爆炸成功赶在了法国前面,在世界上引起巨大反响,公认中国核技术已进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氢弹的原理和制造比原子弹更复杂。通常氢弹的装料为氘化锂,氢弹要用原子弹引爆,在原子弹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及大量中子轰击下,锂和中子产生氚,氚与氘迅速聚合,瞬时放出巨大能量而起破坏杀伤作用。由于这种聚变反应是在极高温度(几千万度)下进行的,所以氢弹又称热核武器。

  早在1960年底,原子能所就承担二机部提出的氢弹理论的探索研究,由钱三强主持,黄祖洽、于敏等开始热核材料性能和热核反应机理的基础研究。为了加快氢弹研制速度,1965年1月,又把黄祖洽、于敏等一批理论研究人员支援核武器研究所,从氢弹原理、结构、材料等多方面开展研究。与开展轻核反应理论工作的同时,原子能所、兰州近代物理所(203所)还开展了轻核反应实验工作,对轻核反应截面数据进了调研、测量,为氢弹理论计算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准确数据。

  计算所自行设计制造的119计算机和华东计算所J501计算机,保证了第一颗氢弹设计计算的需要。

  高效能炸药是实现核弹爆炸必不可少的条件。由中央专委下达任务,由院列为重点科研项目,组织兰州化物所、上海有机所等成立专门机构,经数年攻关,从理论研究、选定配方、组织生产,直至提供产品。使用部门做了某些改进后,成功地用于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

  中国科学院革命委员会成立

  7月30日,中国科学院革命委员会成立。同日“院联夺”撤销。

  此前,“院联夺”提出《关于建立中国科学院革命委员会的方案》,科学院革命委员会实行解放军代表、革命领导干部和革命群众代表三结合;革委会设常务委员,主持日常工作。革委会成员中,解放军代表由中央指派;革命领导干部除“联夺”已结合的6人外,其余4至6人,请中央决定。

  关于中国科学院革委会主任的人选,“院联夺” 背着周恩来总理,于5月14日,直接写信给陈伯达,请他出任革委会主任。此后,连续三次写信给周恩来,要求陈出任这一职务。

  7月29日凌晨,周恩来接见“联夺”勤务组和科学院革委会成员时指出:关于革命领导干部的人选,毛主席说定了的,是郭沫若、竺可桢、吴有训。郭沫若院长的名字不能取消。陈伯达继续当副院长不行。关于军代表,科学院现在的联络员中已有两位军代表,新技术局军管会有3名军代表,还要找一位有名望的,让粟裕来做首席代表。关于常委,按协商原则确定12个名额。

  中国科学院革命委员会由郭沫若任主任委员,常务委员成员有王锡鹏、张魁三、萧剑秋、柳忠阳、李先惠、刘继新、乔林、周信、刘继英、邹协成、戴銮谟。院革委会机构设一室四组,即:办公室、科研生产组、政工组、后勤组和作战组。

  中国科学院革命委员会成立,许多造反派头头挤进科学院的最高领导层并把持了革委会机关各个部门的大权。郭沫若只是挂名的革委会主任。

  大型通用晶体管计算机(109丙)通过鉴定

  1963年,半导体所硅平面型晶体管研制成功,为发展高可靠的硅晶体管计算机创造了条件。因此,院立即开始组织硅晶体管计算机的探索研究(代号109丙)。

  1964年3月,二机部提出要在1967年底以前使用约20万次的大型计算机。计算所在探索研究硅晶体管计算机的基础上,立即加强领导,正式立题。3月20日,成立以阎沛霖为组长、王正(计算所副所长)为副组长的丙机核心组。同年11月,所学术委员会扩大会审议109丙机初步设计方案,吴有训副院长和二机部有关人员参加了审议。经讨论明确:丙机的目的是解决重大科学计算问题。因而可适当简化体系设计、增加存贮容量、特别要确保计算机的可靠性。1965年4月20日成立以王正为组长、蒋士騛、范新弼为副组长的技术核心组。二机部派人参加协作,所需硅晶体管和锗晶体管由109厂和公安部辽河实验工厂生产。

  计算所将几年来的技术贮备和技术成果大都用到该机,并在国内首次采用了自行研制的汇编语言和BCY算法语言,在国内首次建立了管理程序。1967年4月,完成机器调试,开始进行试算。8月进行验收鉴定。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提高可靠性的技术措施,机器使用效率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109丙机是六十年代中期中国自行设计的比较成熟的大型计算机,字长48位,平均运算速度每秒11.5万次。该机共生产两台。“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的飞行轨道计算、中国第一代核弹的定型和发展中的计算工作都在该机上进行;中国运载火箭各型号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飞行试验、飞行精度分析到定型生产的各个阶段的理论计算也在该机上进行,为之提供过大量的数据和决策依据。109丙机为中国“两弹一星”的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国防科委领导人誉为“功勋计算机”。

  新技术局归口的研究机构大批划归国防部门

  1966年底,中国科学院共有独立研究机构106个、工厂7个。其中新技术局归口独立研究机构41个,工厂6个;全院固定职工61681人,其中新技术局系统超过半数。

  聂荣臻于1967年提出《关于国防科研体制调整、改组方案的报告》,建议把国防科研力量进一步组织起来,成立18个研究院。同年10月25日,毛泽东批示同意(因此称为“10·25” 批示)。改组方案内容涉及新技术局及其归口各单位要纳入国防部门的有关研究院。根据“10·25” 批示,国防科委体改办公室提出具体方案,并规定于1968年1月起开始执行。此方案划定的调整归属关系如下:

  651设计院、上海科仪厂、北京科仪厂、山西科仪厂、应用地球物理所、西南电子所、自动化所、电工所划属卫星研究院筹备处;硅酸盐所、冶金所、金属所、贵金属所、化学所、应化所、大连化物所、华北自动化元件所划属材料研究院筹备处;光机所、西安光机所、华东技物所、昆明物理所、西南技物所、东北自动化所、上海光机所划属光学研究院筹备办公室;临潼电子元件厂、气体厂、109厂、电子所、半导体所、华东半导体所、156工程处划属电子器件研究院;计算所、华东计算所、东北物理所划属第十研究院;沈阳科仪厂、东北计算中心、西北计算所划属第六研究院;声学所、中南数学计算技术所划属第七研究院;华东自动化所、兰州化物所划属兵器研究院。

  新技术局所属东北、华东、西北、中南、西南“04”办事处以及北京器材供应站划属国防科委后勤部。

  其余,兰州物理所、中南物理所、大气物理所、生物物理所、力学所、物理所、矿冶所、有机所和科技学校、光机学院待分配(后有的留科学院与地方共管,有的调出科学院)。

  新技术局机关,除11人因“文革”正在被审查外,487人分别分配到13个研究院的管理部门。

  这次体制调整的目的,除进一步集中力量外,也因当时处于“文革”混乱时期,国防部门相对稳定,想使国防科研和科技人员因此得到保护。但是,国防科研部门不久也卷入运动,这些研究所并未得到保护。事实上,把一大批具有实力的研究所、厂调整出去,使科学院失去了学科齐全配套的综合优势。

  后来,在聂荣臻横遭批判的情况下,体制调整工作亦停止。有些研究院建起来了(如卫星研究院),有些研究院则不了了之。划出去的研究所又有一部分陆续回到科学院。

  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地震办公室成立

  11月28日,科学院革命委员会通知,遵照聂荣臻副总理的指示,为了加强地震工作,将科学院原地球物理局撤销,有关人员充实到国家科委京津地区地震办公室,成立“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地震办公室”,统一负责组织管理全国地震及抗震的科研工作,并直接领导管理原地球物理局所属的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昆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汉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哈尔滨工程力学研究所、长沙中南大地构造研究室等研究单位。办公室自即日起开始对外办公,原地球物理局同时停止一切对外业务活动。

  • 1966
  • 1968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