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一线动态

我国迁地保护长江江豚首次放归长江

2023-05-04 水生生物研究所
【字体:

语音播报

  4月25日,在湖北石首天鹅洲和长江洪湖新螺段,4头长江江豚(3雄1雌)放归长江。这是我国首次开展迁地保护长江江豚野化放归工作,对促进长江江豚自然种群数量回升,推动长江江豚保护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活动由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共同主办,标志着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取得决定性成效。在此之后,水生所和保护区将对放归的江豚进行持续跟踪观察和技术总结,以推动在湖北建立高标准的长江江豚适应性训练基地,编制野化放归软硬件技术规范,并向沿江其他省市推广,通过合适规模的江豚放归助力自然种群恢复。

  为实现迁地保护江豚向原生地长江干流水域的回归,近年来,湖北省天鹅洲、新螺段等自然保护区与水生所通力合作,启动了迁地保护江豚适应性训练等工作,为长江江豚顺利回“家”打下了坚实基础。经过充分论证并开展前期准备,此次在新螺段、天鹅洲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4头从迁地保护区繁衍的江豚首次放归长江。其中,从新螺段保护区放归的2头长江江豚,于2021年4月从天鹅洲保护区长江故道迁入新螺段保护区老湾故道,年龄在5岁左右,均为雄性,经过2年时间的适应性训练,已基本适应了长江自然水域的生存环境,其生活状态已达到放归长江天然水域条件,将放归到老湾中夹上游区域;从天鹅洲保护区放归的2头长江江豚,是2022年底应对极端干旱气候实施应急处置时,从天鹅洲故道转移到网箱暂养的,为一雄一雌,年龄分别为13岁和5岁,此次将转移到天鹅洲保护区长江干流石首江段蛟子河口汊江水域,先期通过围网隔离措施防止行船等人为侵害,并持续跟踪监测其自行捕食能力,待条件成熟后再引导其回归长江天然水域。

4月25日,工作人员转运江豚。新华社记者伍志尊 摄

工作人员将江豚转运至人工蓄水池内等待放归(图片转自武汉发布)

4月25日,江豚放归长江后露出水面。新华社记者伍志尊 摄

打印 责任编辑:江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