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进展

新疆生地所在塔额盆地大鸨生境质量评估研究中获进展

2021-11-30 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字体:

语音播报

  人为干扰导致的生境丧失和破碎化已成为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减少,甚至是物种灭绝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日益增多的道路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加剧了野生动物生境破碎化程度,显著改变其分布格局,导致物种灭绝风险加大。大鸨指名亚种(Otis tarda tarda)为中国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中国该种仅分布于新疆,其中约70%的种群分布于塔额盆地。过去30年塔额盆地大鸨的种群数量下降了90%以上。然而,导致该区域大鸨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尚不清楚,生境变化可能是导致其种群数量下降的潜在因素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杨维康团队,利用集成物种分布模型评估了塔额盆地大鸨的生境质量,揭示了导致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措施。
  研究表明,大鸨在塔额盆地的适宜生境面积极小,仅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9.9%,主要集中分布于盆地北缘,塔尔巴合台山南坡。影响大鸨生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为距县级公路直线距离(人类干扰)、距农田直线距离(食物资源)和夏季平均气温(繁殖存活温度)。种植模式与种植结构转变显著影响大鸨种群数量与分布。
  研究人员建议在当地居民中开展保护宣传;规范鸟类摄影和观鸟旅游活动;采取措施减少道路在繁殖期对大鸨的干扰;鉴于小麦、油菜等农作物在大鸨生境和食物资源中的重要地位,可建立大鸨自然保护地和保护示范区。由当地政府引导和补贴农户,优化大鸨重要生境区农作物种植结构,以此为塔额盆地大鸨种群繁衍生息提供良好生境。随着气候变化,塔额盆地土地利用变化,以及农业种植结构的持续变化,人们需持续关注这一濒危物种的生存状况,进一步预测未来塔额盆地大鸨的生境质量,提出对大鸨重要生境的优先保护计划。
  相关研究以Habitat suitability assessment for the Great Bustard Otis tarda tarda in Tacheng Basin, western China为题发表在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上。
  论文链接 

大鸨(Otis tarda tarda

打印 责任编辑:江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