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当观看一个场景(左)时,每一次快速的眼球运动都会在视网膜上产生我们没有意识到的运动条纹(右)。图片来源:Martin Rolfs
有人认为,每次人们将注意力从一个点转移到另一个点时,都会经历短暂的无视力时期,但事实证明这是错误的。
一秒钟内人们会几次快速改变视线,将焦点从场景中的一个点转移到另一个点。这些快速的眼球运动或扫视,每次持续约50毫秒,在此期间视力下降。有些人认为,眼睛在这时完全失去了处理视觉信息的能力。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的Richard Schweitzer和Martin Rolfs研究发现,事实上,人们能在快速的眼球运动中收集周围环境的信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进展》。
“这改变了我们处理感知的方式,因为过去我们认为动作和感知是截然不同的。”Rolfs说,“我认为,这一发现表明,动作和感知不是两个独立的过程,两件事是密切相关的。”
研究人员让20名志愿者寻找并专注于屏幕上显示的视觉目标,这会自然促使他们的眼睛四处扫视。屏幕上的视觉目标是通过高速投影仪显示的,该投影仪能够在每50毫秒中产生大约70幅图像。这意味着研究人员可以让目标平稳移动,从而使其结束时的位置与开始时不同。
当扫视结束,志愿者的眼睛再次寻找目标时,他们似乎已经预料到目标现在的位置。他们能够更正自己的眼球运动,从而更快地定位。
“这篇论文表明,在眼球运动期间,运动条纹(快速移动的物体在视觉系统中留下的痕迹)有助于感知;而当眼睛稳定时,它是一种干扰。”意大利比萨大学的Paola benda说,“当然,这一点需要直接测试,但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这些结果是通过巧妙设计的刺激获得的,正如作者承认的那样,尚不清楚这些是否发生在自然视觉中。”吉森尤斯图斯-李比希大学的Karl Gegenfurtner说。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26/sciadv.abf2218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