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1/8真空室及总体安装实验平台进入最后总装即将落成、环向场线圈绕制生产平台研制成功、建成单驱动负离子束源测试平台并实现了稳定可重复百秒量级负离子束引出、直线等离子体装置测试平台取得连续24小时运行的偏滤器靶板束流密度等离子体……
日前,《中国科学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建设主体工程“进度条”正全力推进,关键子系统和大型测试平台研制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CRAFT建设从子系统实验室研发测试阶段进入到了部分关键部件研制和现场集成及调试阶段。
在聚变堆园区11号科研厂房,一个高20米、外形似“橘子瓣”状的实验平台已基本落成,这就是1/8真空室及总体安装实验平台。真空室壳体选用50毫米厚的超低碳不锈钢材料,总重达5600吨。项目负责人刘志宏研究员介绍,团队正在进行最后的部件总装,预计1/8真空室及总体安装实验平台明年初启用。
8号科研厂房的恒温洁净车间内,环向场线圈绕制生产线刚刚竣工完成。“我们采用无张力绕制技术对截64毫米乘以64毫米的超导导体进行连续精密绕制。”项目负责人文伟研究员说。目前,线圈绕制生产线的安装和联调测试已经完成,用于首个认证件绕制的900余米长全尺寸导体也已就位。
单驱动负离子束源是CRAFT负离子束源系统研究的基础。项目团队通过参数优化,最高获得204安培每平方米的负离子引出,并实现稳定可重复的105秒长脉冲负离子束。“这标志着我国成为国际上少数掌握强流射频负离子源核心技术的国家。”项目负责人谢亚红研究员说。
13号北大厅是偏滤器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平台的所在地,这里将建成国际上参数水平最高的直线等离子体装置及其辅助系统。项目负责人周海山研究员带领团队在测试台上取得了连续24小时运行的偏滤器靶板束流密度等离子体的新纪录,验证了关键部件的稳定性。
据悉,CRAFT是合肥获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后,首个落户大科学装置集中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目标是建成国际核聚变领域参数最高、功能最完备的综合性研究及测试平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