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工作动态/ 更多
文化副刊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山洞内顶部形成的大量生物被膜 受访者供图
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朱宝利和德国及瑞士的科研人员合作,在前期发现的基础上,基于微生物组学分析和代谢通路重建,从富含碘泉水的山洞内生物被膜宏基因组中,组装了一株新型厌氧甲烷氧化细菌——Candidatus Methylomirabilis iodofontis的基因组草图,并发现该菌具有利用碘酸盐驱动厌氧甲烷氧化的潜力。相关研究近日在线发表于《微生物》。
甲烷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以20年为尺度,其温室效应潜能约是二氧化碳的85倍,微生物厌氧甲烷氧化(AOM)是重要的甲烷汇。10多年前,首个利用亚硝酸盐驱动AOM的Methylomirabilota细菌——Methylomirabilis oxyfera被报道。虽然M. oxyfera是厌氧细菌,但是它却通过“产氧反硝化”过程产生氧气,并利用产生的氧气完成好氧甲烷氧化。目前,人们对Methylomirabilota甲烷氧化菌代谢多样性的了解还非常有限。
该团队发现一个富含碘泉水积累的山洞,其空气甲烷浓度高达3000ppm,在山洞顶部、侧壁以及水面下侧壁形成了大量的生物被膜。16S rRNA扩增子测序显示,生物被膜中含有多种好氧甲烷氧化菌,而在水面下侧壁生物被膜中还有较高丰度的Methylomirabilota细菌存在。
同时,透射电镜照片显示,水面下生物被膜中存在“星型”细胞,与M. oxyfera细胞形态相似。该团队对水下生物被膜进行了宏基因组测序,成功组装了一个完整度大于70%的Methylomirabilota细菌基因组草图(bin48)。
研究人员发现,虽然山洞空气中甲烷浓度很高,但泉水中检测不到亚硝酸盐,并且硝酸盐浓度也很低,因此该团队对M. iodofontis主要代谢途径进行了分析,发现M. iodofontis菌可能同时具有甲烷氧化、产氧反硝化和碘酸盐还原的潜力。但是,其利用碘酸盐驱动AOM的活性和功能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相关论文信息: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mlf2.1203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