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首页|图片新闻|会议动态|视频访谈|中科院之声|两会时评|媒体报道|历年回顾|聚焦科教| 热点话题|链接
您的位置:首页 > 2010年“两会”聚焦科教
生物医药:谁抓住特色谁有“钱”途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杨朝晖 发布时间:2010-03-09  

政府工作报告

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组织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央财政医疗卫生支出1277亿元,比上年增长49.5%。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01亿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8.3亿人。

大力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医疗卫生机构,在服务准入、医保定点等方面一视同仁。扶持和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项目技术总工程师桑国卫院士曾经指出,生物医药产业是事关人民健康的重要产业,是网络经济之后又一个经济增长点,加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是提高综合国力的战略选择。

国务院在2007年底批准将重大新药创新列入国家16个科技重大专项,目的就是通过创新药物的研究开发、药品大品种技术改造、创新药物研究技术平台建设、企业新药孵化基地建设和新药研发关键技术研究,提高中国制药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具有自己的特点”

中药创制是“鱼塘里捞鱼”,中药产业不仅是中国生物医药发展极具潜力的突破口,也日益为世界医药界关注。

全球生物产业以每五年翻两番的速度发展,美国2003年医药卫生相关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就达到了15%,法国占GDP的11%,我国目前只有4.7%。但是反过来应该看到,我国发展潜力很大。

每次听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项目技术副总师张伯礼院士谈及这个产业前景,都会被他的激情感染,“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有了一个良好基础,成为极具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后发展关键是找对突破口。

“饱含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底蕴的大中药产业不仅具有自主创新独立知识产权,更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它有巨大的包容性,又会产生综合效益。”他提出,与世界先进国家生物医药产业相比,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具有自己的特点,实施重大新药专项,有力地推动了大中药产业的形成,这一产业2009年产值有望达到7000亿元。

越来越多业内人士认为,相比化学药新药创制,中药创制是“鱼塘里捞鱼”,中药产业不仅是中国生物医药发展极具潜力的突破口,也日益为世界医药界关注。

国务院参事刘燕华在任科技部副部长期间,分管中药现代化多年,他就曾表示,应加强以中药为原料的各类工业产品研究开发,以提高中药资源的附加值和利用率,其市场规模可能是现在中药工业产值3—5倍,将有可能极大扩展中药产业范畴和中药产品市场,培育发展新型大中药产业。

科技部自1996年提出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1999年批准建设第一个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以来,至今已经批准了22个省市自治区建设基地的申请,其中有11个基地已通过了一期建设规划的验收。

据科技部统计,推动中药现代化10年间,我国中药工业取得了巨大发展,中药工业产值增长了5.71倍;同期医药工业产值增长了5.59倍。1995年中药工业产值仅占医药工业的18.8%,而到2007年中药工业产值已经占据了医药工业产值的27.5%。中成药工业从业人数增加了约8.7万人,增长34.25%,超过医药制造业从业人数增长率16.19%约18个百分点。

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与医药工业的发展相比,近10年来中药工业的规模、质量和效益都取得了明显的提升。刘燕华说,能够以较小的规模和相对薄弱的工业基础跟上甚至超过整个医药工业的发展速度,其中不能否认现代科学技术产生的支撑作用和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做出的重要贡献。

“中药产业能使农民就地致富”

中医药在预防、康复、养生、保健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为世人瞩目。以中药为原料开发食品、保健品、化妆品、日用品等已成为一些省份中药产业的新亮点。

“我到贵州大方县调研时,听农妇讲,她去年承包了7亩林地种天麻,一亩能有1万多元的收入,一年下来,比丈夫在外打工3年赚的钱还多呢。” 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倾力10年的科技部社会发展司调研员邹健强认为,大力推广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不仅农民可以不再背井离乡去赚钱,也是保障中药工业产品质量、中医临床医疗水平和中药产品出口创汇的迫切需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预防为主的医疗保健方式已成为人们的选择。中医药在预防、康复、养生、保健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为世人瞩目。以中药为原料开发食品、保健品、化妆品、日用品等已成为广东省中药产业一个新亮点。“广东凉茶”2006年入选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后,“王老吉”凉茶大举“北伐”成功,年销售额已经突破200亿元,甚至已对“饮料巨人”可口可乐形成冲击。

张伯礼用了3个“没想到”,表达他对中药产业10年来从无到有的感慨:“我参加科技部在11省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验收,对我教育很大。我没想到各省那么重视这个产业的发展,积极性非常高,没想到当地农民和社会各界这么热情支持,没想到这个产业发展这么快速,已经成为山西、甘肃、浙江、江西、广东、贵州、四川、陕西等区域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民族医药工业,形成自主创新能力的优势产业,呈现了战略新兴产业的显著特征。”

张伯礼认为到2015年,包括中药工业、中药农业、中药商业、中药保健品、中药食品、中药化妆品、中药兽药以及中药加工装备制造业等在内的大中药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更重要的是,中药除了治疗药品,它的产业链很长,涉及到开发保健品、食品、饮料等等,这些领域将会带来大量就业机会,使农民就地致富,还可以促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综合效益突出。”

“不创新机制难以全面推进并取得实效”

尽快组织制定第二期中药科技产业建设规划,并完善中药工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的支持、保障政策。

科技与经济怎样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真正结合,又避免低水平重复?如何能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又不脱离实际?采取什么方法可以做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刘燕华的答案是,“产学研、农工商”六位一体共同推动中药产业发展,这是10年基地建设过程中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最有特色也是最有效的经验。

邹健强举例说,为保证中药工业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以及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政府主管部门要求企业到农村去建立药材基地以保障原料来源;在发展中药农业的过程中,农民需要资金和技术,这就要求企业在投入的同时邀请专家到农村药材产区培训指导农民生产,并在生产出合格的药材后给农民的药材一个合理的价格,由此企业得到了品质稳定的药材,农民得到了收入,科技人员既发挥了指导作用还可以在产地研究能开发出新产品,而商业也有了一个好产品去销售。这种良性循环就是基地建设的基本模式,有了这种形式,通过政府引导,这个产业前景喜人。

“10年前,中药现代化是个美好的梦想,今天这个梦想已成为现实。”10年间,从调研、立项、规划到验收,踏遍全国22个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的每一块土地的邹健强体会颇多。

刘燕华曾用“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形容10年来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他提出,“目前从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到中医药服务业的产业链已经基本形成,发展模式开始从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但中药产业链条长,不创新机制靠以往的做法是难以全面推进并取得实效的。”

针对目前中药及相关产业重复建设现象突出,盲目建设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园、中医药商城,而且省市区域间协调合作体制、机制缺位,企业间协调、互补需求迫切,但无相应的市场运作模式和扶持政策等问题,张伯礼建议,尽快组织制定第二期中药科技产业建设规划,制订发展中药工业及包括中药工业、中药农业、中药商业、中药保健品、中药食品、中药化妆品、中药兽药等相关产业的统一规划;并完善中药工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的支持、保障政策。

国家相关部委应继续将中药基地建设作为重点,加大对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各基地间加强联合和互动,资源共享、优势集成、共同发展。他建议国家相关部委设立中药现代化专项资金,继续加大对中药产业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在科技条件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平台、工程中心及人才培养等向中药产业倾斜。

张伯礼用“举一业,惠四方,前途无量”为我们描绘着生物医药产业的带动作用。生物医药产业是民生产业,科技含量高,利润率高,企业投入越来越多,一些风险投资也转向生物医药产业,初步估算到2020年我国医药卫生相关产业的产值将达到4万亿左右,加上相关生物产业产值将达到6万亿元左右,因此我们大家都要有信心,生物医药产业不仅是战略产业,而且将是支柱产业,将来会占到我国GDP的10%以上。

连 线

尽快制定未来5—10年中医药产业规划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伟: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粹产业,是国内盈利能力较强的行业之一。应尽快制定未来5—10年中医药产业规划,发展大中药健康产业,扶持中医药龙头企业发展,将中药行业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从中药产业的现状来看,中药企业规模较小、行业集中度不高、现代化程度较低、国际化经营程度偏低等因素,以及中药行业存在着多个部门管理的局面,制约着中药产业的发展。

国家应鼓励中药企业整合优势资源,积极构建中药种植规范化、生产现代化、流通科学化的现代中药产业链。从原料控制、关键技术控制到支柱产品、支柱企业培育等方面入手,修订完善符合中医药协调发展的中药产业未来5—10年战略发展规划,推动战略规划的执行。力争到2015年,以中药工业为龙头的中药健康产业产值能达到1万亿元,全面体现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特征。

多年实践证明,发展大中药产业,积极拓展中药产业上下游衍生产业,拉长中药产业链至关重要。在纵向延伸上,从药材种植、加工炮制、中药饮片到中成药生产经营,鼓励发展一批能形成规模效应的中药产业集团。在横向拓展上,积极发展包括中药保健食品、化妆品、食品添加剂、中药制药工程及装备等在内的大中药健康产业群。同时,进一步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中医药旅游产业和中医药美容健体保健产业。建议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协调政府相关部门给予政策上的扶植,科学规划,统筹管理,积极构建现代大中药健康产业链。

近几年,国家对中药技术创新给予过一些投入,但总体来说,还不足以支撑中药创新发展需要,建议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现代中药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的基础上,设立中药产业技术创新专项基金。进一步扶持中药产业做大做强,尤其是要扶持品牌中药企业整合优势资源,鼓励和促进中药企业兼并和重组,形成一些具有龙头示范作用的大型中药产业集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中药产业规模提升。

在现已公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成药品种偏少的情况下,希望卫生部通过动态调整,增补优秀的创新中药大品种进入目录;协调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对《国家医疗保险目录》进行动态调整,适时增补创新中药。

我们呼吁科技部加大对中药创新的支持力度,国家发改委加大对中药价格、税收方面的政策扶持,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对注册评审尤其是创新中药研发给予支持。

两会时评 更多>>
“我们可以走出一条光明的路”
团结奋发进取 不负人民重托
发挥节能减排的“调”“控”作用
“低碳热”折射发展方式之变
感激之情与敬畏之心
“抢话筒”应是议政常态
王委员,你不必说“得罪了”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当校长的“副部级”拿掉以后
发展低碳农业潜力巨大
请让基层代表多发言
大力推进大学创业教育
“后危机时代”不宜说得太早
相关链接  
中国政府网2010年“两会”专题
人民网2010年“两会”专题
新华网2010年“两会”专题
中新网2010年“两会”专题
新浪网2010年“两会”专题
腾讯网2010年“两会”专题
© 1996 - 2010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Email:webeditor@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