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礼赞科技自立自强

发布时间:2024-11-08

来源:中国科学报【字号:

《科技自立自强之路——中国科学院人的75个首创故事》,中国科学院编,科学出版社2024年10月出版,定价:298元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中国科学院建院75周年之际,中国科学院组织编写了这本《科技自立自强之路——中国科学院人的75个首创故事》。在科技浪潮奔涌的时代画卷中,这75个创新故事如同一颗颗耀眼的珍珠,串连起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漫漫征程。这些涵盖“上天入地下海”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以及大国重器等诸多领域的“国内首个”“国际首次”的创新成果,是中国科学院人追求卓越、攻坚克难、矢志不渝、科技报国的生动写照,更是我国在世界科技舞台上崛起的有力证明。

科技自立自强,是一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站稳脚根的关键。回顾历史,我们深刻认识到,科技力量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国家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科技实力的竞争,科技力量的强弱,左右着一个国家的国际话语权,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对于这一点,没有谁比中国科学家认识得更清楚。

中国科学院是科研的“国家队”,自建院以来,始终与祖国同行、与科学共进。75个创新故事,是中国科学院75年建院史上诸多创新事例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由此也映射出一部中国科技事业独立自主、自立自强,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艰辛发展史。75年来,中国科学院的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一步一个脚印,与祖国同行,青丝白发,接续奋斗,不断填补科技空白,追赶先进国家前进的脚步,创造出一系列科技奇迹,为祖国科技事业的日益强大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核事业的先行者》,记叙了中国科学院人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参与“两弹一星”研制的经历。从向党中央积极建议研制原子弹,到工作进展中的排兵布阵,再到科研工作中的冲锋陷阵,中国科学院人为中国的“争气弹”拼搏奋斗,因为他们中的许多人,亲身经历过祖国积贫积弱遭受外敌欺侮的历史,对“落后就要挨打”有切肤之痛,他们渴望祖国早日富强。原子弹的研制成功,极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人民终于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尊严。

《自力更生,“从0到1”——中国第一块集成电路诞生记》,讲述了在我国高科技水平还十分落后的环境中,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喊出了“产业报国,自力更生”的响亮口号。对于要不要发展、能不能发展自己的高科技产业,中国科学院人坚定地认为,这是国家实现富强的必由之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正是这份勇气,使我国半导体技术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飞跃。今天,这项技术已经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筑梦高原 情牵天路——青藏铁路冻土路基筑路技术攻关纪实》,记录了中国科学院人死磕冻土技术 40 多年,使得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从梦想变为现实,青藏高原上从此有了熠熠生辉的“长龙”。

在大国重器方面,中国科学院人勇攀科技高峰,“中国天眼”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在天文观测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而量子通信技术的突破,使我国在信息安全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国科学院人在航天领域的多项关键技术上的突破,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使中国人向着星辰大海的征程不断迈进。这些成就的取得,极大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国防安全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重大创新突破的背后,是无数人的默默付出。书中处处呈现了科技工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本书特别突出刻画了科学家的形象,那些深入细腻的人物故事,读来荡气回肠、令人思绪万千,被科学家的报国情怀深深感染。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批杰出的科学家怀着对新中国的热爱,毅然放弃国外已有的良好科研条件和生活待遇,回到祖国怀抱。在那个坚苦卓绝的年代,他们视祖国的需要高于一切,将个人的荣誉和成就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他们有的隐姓埋名,长年在艰苦环境中默默从事重要的科研工作;有的面对简陋的科研条件,想办法创造条件完成科研任务;有的为了科研需要,不停调换科研岗位。但是,为了祖国的科技事业,他们毫无怨言。

何谓“担当”,从没有见过飞机“心脏主动脉”空心涡轮叶片的科学家师昌绪,凭着一张草图,就敢于接下研制的任务,他为“国外已经有了”而着急,坚信我们一定能做出来。中国第一块集成电路的发明人之一王守觉,为了这块集成电路,不图名、不为利,直到40年后这一贡献才为世人所知。而在研制我国第一台高速摄影机的过程中,由于当时连煤气都没有,科研人员需要热加工时竟用土办法配制出了可供使用的“煤气”。至于青藏铁路建设,如果没有科研人员长年坚守青藏高原,对于冻土有着充分认识,就不可能产生“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效果,从而解决国家重大急需,保证这条世界上难度最大的铁路顺利建成。可有几个人知道,这个研究团队的每一个人都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惊心动魄的“高原求生录”……75年,75个故事,每个故事背后都凝聚着科研人员的心血和汗水,都展现了他们敢于创新、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中国科学院人在追求这些创新成果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追求卓越意味着不满足现状,始终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挑战科技难题的极限。攻坚克难则体现了他们在面对科研道路上的重重障碍时,毫不退缩、勇往直前的勇气和决心,彰显了他们对科研事业的坚定信念和长期坚守,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始终如一投身于科技创新工作。科技报国更是他们内心深处的动力和源泉,将个人的科研追求与国家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这种科研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科学院人勇攀科技高峰。

这些创新故事,不仅是对过去成就的总结,更是未来科技发展的新起点。《科技自立自强之路——中国科学院人的75个首创故事》是我国科技自立自强道路的生动注脚。我们向为中国科技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中国科学院人致以崇高敬意!希望这本书能够激励更多人投身于科技创新的伟大事业。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不懈的努力,中国人一定能够在科技领域取得突破,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这些故事也鼓舞着全体中华儿女在各自岗位上,不忘初心,努力奋斗,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共同书写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

(作者:金振蓉,系资深媒体人,光明日报社科技部原常务副主任)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24-11-08 第3版 读书)

(责任编辑:梁春雨)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