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天文台远眺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建成于1934年9月,其前身是1928年2月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是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台,是一个综合性的天文学研究机构,在我国天文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先驱作用,故有"中国现代天文摇篮"之誉。 目前,紫金山天文台(以下简称紫台)拥有射电天文实验室、空间天文实验室、天体物理研究部、天体力学研究部四个主要研究单元和青海德令哈、江苏盱眙两个观测基地。紫台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授权的博士学位授予点、中国天文学会的挂靠单位,是《天文学报》、入选SCI的《Chinese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的承办单位,是中国科学院首批进入创新工程试点的单位之一。 紫台为贯彻党的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利用自身雄厚的科研、科普资源和特有的自然风景资源,积极开展天文普及教育。为了加强科普工作的领导和力度,在1994年成立了处级建制的天文科普部,安排具有较深天文背景的同志负责科普工作。将明清时期的古代天文仪器陈列地和风景优美的区域划为科普园区,向全社会全年开放。为了丰富参观内容,自筹资金百万元,购置了视听设备,制作了上百个版面的展板,复制和仿制了一批古今天文仪器,创建了我国第一座天文历史博物馆。为配合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增添了"世界天文邮品欣赏展览";又配合华商大会在宁召开,将最具历史意义的、三十年代远东第一的大型天文望远镜向游客开放;并将专业用的太阳色球镜适度开放,让游客在晴天时有机会看看太阳的真容。为了普及天文知识,紫台印制了《宇宙在召唤》科普小册子、紫台简介和古代天文仪器的介绍等宣传材料;培养了一批素质较高的讲解员;为一些来台参观的团体作科普报告。每年投资近百万元来保持一支队伍、维护场馆和建设新的科普项目。 目前,紫台科普园区建设规划总体目标已经开始实施,按照中国科学院对创新文化建设的要求和对创新科研单位园区建设的要求,科学规划紫台科普园区,保护文化资源,改造旧场馆,建设新场馆,提高科普水平和展示质量,将紫台科普园区建成我国一流的创新科普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