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阿尔法磁谱仪装配大型永磁体
由中国科学院电工所、高能物理所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等单位为阿尔法磁谱仪研制的大型永磁体在北京研制完成。阿尔法磁谱仪(简称AMS),是人类送入太空的第一台磁谱仪,由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领导建造,有中国、美国、德国、瑞士、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的科学家参与合作。AMS能精确测量宇宙中带电粒子的动量和电荷,其核心部分是中国研制的一台用钕铁硼材料制成的大型永磁体,重2.2吨,直径1.2米,高0.8米,中心场强为1360高斯。
太空实验中对磁谱仪的磁体要求极为严格,不仅要磁场强、接收度大、重量轻,而且偏磁和磁二极矩必须非常小,并能经受航天飞机起飞和着陆时的加速度和剧烈震动。近20年来,欧美各国科学家曾提出过各种研制方案,均未能成功,根据丁肇中教授采用永磁体制造磁谱仪的设想,中国科学院电工所、高能所的科技人员经大量分析计算和模拟试验,独创性地提出采用钕铁硼永磁体方案,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这个磁铁设计制造了机械结构。磁体采用新型高磁能积钕铁硼(NaFeB)永磁材料,基于魔环结构用于太空试验,磁体及运输屏蔽系统的设计以及磁场测量,需要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及多项高技术合成。AMS磁铁初样制造出来后,对其进行模拟空间环境的10多项震动和离心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磁体性能完全达了美国宇航局的各项严格要求。
阿尔法磁谱仪于1998年6月3日用美国“发现号” 航天飞机送入太空,在太空进行反物质和暗物质的探测。
颁布《关于实施研究所定位管理试点方案》
院改革领导小组于5月9日召开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实施研究所定位管理试点方案》,并下发全院贯彻落实。拟于三年内,按学科领域和主要社会价值导向,明确研究所定位,经过“改造、重组、转制、合并”,形成80个左右科研基地型研究所和30个左右面向区域经济发展、面向企业、面向市场的技术开发型研究所。科研基地型研究所中,有20~30个主要从事基础性研究,20—25个主要从事资源环境科学研究,30—40个主要从事高技术研究与发展。拟于1997年初步认定15个科研基地型研究所和2—3个技术开发型研究所进行试点;1998年认定25—30个左右,1999年初步基本完成分类定位工作。届时根据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形势,以初步定位为基础,进一步通过宏观调控,推动定位工作的深化。
研究所定位管理试点工作的目的,在于促进各研究所以适应21世纪发展为导向,以适应全国科技体系宏观格局调整为原则,以建设院“三大基地”、落实战略定位为目标,深化研究所的自身结构性调整。
《方案》还就分类定位试点单位的一般标准、认定试点所的评估办法及程序以及保障条件和政策支持等做出了规定。后于7月31日,院改革领导小组又制定和公布了《对被认定为基地型研究所的保障条件和支持政策及实施细则》。经院党组批准,第一批初步认定的23个试点研究所,于当年10月按《实施细则》正式启动。
6000米自治水下机器人完成太平洋海底调查任务
5月21日至6月27日,由沈阳自动化所及声学所等单位研制的6000米无缆自治水下机器人,圆满完成了太平洋海底的各项调查任务。表明经过高技术工程化改造后的6000米无缆自治水下机器人性能可靠,实现了自治水下机器人从手编程型向监控型的转变。该水下机器人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海底探测设备,也是其它海底探测设备所不能代替的。它为中国下一个世纪开发海洋资源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
为“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研制多通道扫描辐射计
6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由上海技术物理所为卫星研制的 “多通扫描辐射计”,按程序于6月21日开通所见光通道,7月13日开通水汽和热红外通道。辐射计各项功能正常,获取图像清晰、层次好,得到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好评。
路甬祥任院长兼党组书记
7月16日,宣布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决定:路甬祥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兼党组书记。
路甬祥(1942- ) 流体传动及控制专家。浙江宁波人。196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系。1981年在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液压气动研究所获工程科学博士学位。1980年,对液体传动与控制领域的两个最基本参数压力和流量控制,提出了变革流量检测力反馈和系统压力直接检测加级间动态反馈,根本改变了传统的弗利明-琴肯流量控制原理和维克斯先导型压力控制原理。在液体传动和控制方面发表论文140多篇,获中外专利10余项。1988年担任浙江大学校长。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3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2年当选第12届中共中央委员。1993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94年任常务副院长。
在海拔7000米处钻取出最大冰芯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所宣布,中美希夏邦珂峰冰芯科学考察队,在海拔7000米处的达索普冰川上钻取总长480米、重5吨冰芯样品,且安全运回兰州。这一创钻取冰芯样品世界之最的壮举。
冰芯是监测环境、揭示气候变化的最敏感的指示器。这次中美等国冰川学家联合在青藏高原海拔7000米处打钻获取冰芯样品,连续工作40天,在世界科考史上创造了野外科学考察海拔最高、15名队员在7000米冰区生活工作时间最长、钻取冰芯样品最多的世界纪录。对5吨冰芯样品的研究,可为揭示青藏高原过去2万年的环境变化过程,逐年追踪过去2000年间的西南季风变化过程,以及为预测预报未来青藏高原环境与气候变化提供丰富的资料。兰州冰川冻土所确立了对青藏高原为中心的高亚洲地区开展以冰芯为主的冰川气候变化研究和冰川、气候环境变化技术路线的综合研究。
出版《邓小平论科学技术》和《邓小平科技思想学习纲要》
10月14日,中国科学院举行《邓小平论科学技术》和《邓小平科技思想学习纲要》首发式暨学习邓小平科技思想座谈会。中宣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国家基金委、中国科协、中国工程院、中央政策研究室等单位的领导与专家80多人出席座谈会。
由中国科学院党组组织编写的《邓小平论科学技术》和《邓小科技思想学习纲要》,由科学出版社出版。《邓小平论科学技术》汇集了邓小平在各个历史时期关于科学技术工作的论述。《邓小平科技思想学习纲要》系统论述了邓小平科技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全书分三大部分共11个纲目,60个条目。根据中央有关指示精神,《学习纲要》统一采用江泽民总书记为《邓小平经济理论学习纲要》所作的序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温家宝撰写了前言。
路甬祥院长在座谈会上介绍了学习、研究邓小平科技思想背景和《学习纲要》的编写过程。与会者一致认为,在全党全国人民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之际,中国科学院组织编写并及时出版的《邓小平论科学技术思想》和《邓小平科技思想学习纲要》,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极有意义的工作。
中宣部和国家科委联合发出了关于认真学习《邓小平科技思想学习纲要》的通知。
向中央报送《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研究报告
12月,科学院向党中央和国务院报送研究报告《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出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议。
1997年下半年,科学院组织力量研究中国面向21世纪、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战略性对策,提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报告,呈送中央。《报告》共分四部分:(1)知识经济与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2)建设面向21世纪的我国国家创新体系;(3)组织实施“知识创新工程”;(4)新时期中国科学院的战略选择。
《报告》指出,将在21世纪占主导地位的知识经济,对发达国家而言,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对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一个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一个缺少科学储备和创新能力的国家,将失去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国家创新能力关系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中国应该着手建设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律的国家创新体系,为21世纪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报告》提出建设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想,它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及由与此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行为主体包括企业研究开发机构、教育培训机构和政府部门。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功能包括创新活动的执行、创新资源的配置、创新制度的建立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等。中国应在不断完善和推进已开展的“技术创新工程”、“211工程”和国家其他重点科技计划的同时,组织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在宏观层面上完整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总体战略布局。
组织实施“知识创新工程”是国家建设创新体系的关键环节。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前后,形成符合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律、具有支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国家知识创新系统和运行机制,建设一批国际知名的国家知识创新基地(包括科研机构和教学科研型大学),不断取得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科技成果,培养大批高素质科技人才,力争中国知识创新能力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不竭的源泉,为大幅度提高中国创新能力奠定坚定基础,力争中国科技的国际竞争力进入世界前10名。
作为国立科研机构的中国科学院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知识创新系统的核心部分之一。《报告》建议在中国科学院开展“知识创新工程”一期工程的试点工作。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