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展我国电影胶片的生产,1973年夏,国家计委批准中国科学院成立感光化学研究所,但在文革期间,无政府状态严重,各单位无法进行正常工作,因此工作进展缓慢。江青从抓样板戏、抓电影,涉及到彩色胶片的研究与试制。感光所筹备工作遇到困难,基建上不去,筹备处人员18人于3月7日写信给江青,信中称:科学院主持日常工作的武衡对此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以武衡为代表的一些院领导十分留恋文化大革命前的“正常化”,认为科学院搞胶片是“名不正、言不顺”。在科学院出现了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回潮的妖风。此信正中江青下怀,她迫不及待地于3月10日回信,趁机在科学院煽风点火:“我只有一点小小的建议,即学习柳下跖的办法回敬你院的孔老二的徒子徒孙们。”3月12日,他又向感光研究室送一篇署名文章《柳下跖痛骂孔老二》。科学院党的核心小组把江青的信连同署名文章印发全院人手一份,号召向院内“孔老二的徒子徒孙们”猛烈开火,还召开院党的核心小组扩大会议,有200多人参加、为期六天半,揭发批判不积极开展批林批孔,压制新生力量,以及修正主义科研路线复辟回潮的事例。
开展抗疟新药青蒿素全合成研究
青蒿素是从中国中医药宝库中发掘出的一种新型抗疟药,能成功地用于抢救凶险型恶性疟疾患者。自1974年2月起,有机所用物理新技术和化学反应测定了青蒿素的结构和绝对构型,用光化反应全合成了青蒿素,并全合成了青蒿乙素及类青蒿素等一系列化合物,共发表论文20余篇,1982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但使用青蒿素治疗疟疾,近期复发率高(超过30%),还不易制成适当的剂型,使用不方便。上海药物所李英等对青蒿素进行了结构改造,合成了脂类、醚类、碳酸脂类三种青蒿素衍生物。它们的抗疟活性均比青蒿素高。经药理、临床研究证实,其中的蒿甲醚不仅保持了青蒿素原有的高效、速效、低毒的特点,在治疗抗氯喹恶性疟和凶险型疟疾方面具有确切的疗效,且能使复发率有所降低(约8%)。蒿甲醚于1981年通过鉴定,1996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蒿甲醚是中国第一个被国际公认的合成药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治疗凶险型疟疾的首选药。1995年载入国际药典。该药出口至世界几十个国家。
160胶片生产出正式样片
化学所有关研究室(1975年独立成为感光化学所)承担了返回式卫星用胶片(代号160胶片)的研制任务,1967年1月,17个协作单位做了全面论证。确定160甲片用于星相机,160乙片用于地物相机。甲片由化学所在本所内组织会战,乙片在保定胶片厂会战,化学所派人担任会战组长。会战中克服了乳剂配方、化学增感、光学增感、涂布工艺、显影加工、测试方法等难关,于1969年底完成了实验室工作及中试任务。1970年用户明确了甲、乙片正样的正式指标。根据160任务领导小组的安排,化学所将甲、乙片实验室配方与天津胶片厂协作进行放量研究,经过三年多的工作,达到正样正式指标的要求。1974年6月安排试生产,并生产出正式样片。160甲、乙片曾成功地应用于中国返回式卫星,使用结果表明,该片完全达到并超过原定指标。研制过程中陶宏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组织感光化学所进行了高性能照相乳剂研究、光学染料合成、超薄片基拉伸、防光晕层的研究、胶片显影强化加工、感光性能测试等十几个课题的攻关。该项目为1986年国防专用国家级科技进步特等奖的覆盖奖项目。
冰川冻土研究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
中国是中低纬度山地冰川最多的国家,有多年冻土分布的地域亦广达215万平方公里。科学院自1958年开始组织对冰川冻土的研究,建立了专业研究机构。冰川考察所履及的地域包括祁连山、天山、阿尔泰山、西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横断山脉及青藏高原其它山地。1978年,中国正式参加国际冰川目录工作。冻土调查已遍及青藏高原、横断山、西昆仑山、阿尔泰山、大兴安岭等地,对全国基本情况的了解已初具轮廓。研究成果,已应用于经济建设。例如,喀喇昆仑公路通过世界著名大冰川——巴托拉冰川的末端。自1972年公路修通后,于1972年和1973年夏季被冰川洪水冲毁。为确定这段公路的修复方案,于1974年至1975年,兰州冰川冻土所施雅风等,对巴托拉冰川地区进行了考察、测量和水文气象观测。在大量科学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预报了巴托拉冰川在本世纪内的前进距离、结束时间,以及下世纪初的变化趋势,并估计出最大冰川融水数量、确定冰川以下河道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路基之下不存在埋藏冰等。为修复公路提供了科学依据,使公路建设因此节省了大量费用。该成果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又如,该所多年冻土分类的研究成果,作为路基设计的依据,与铁道部第三勘探设计院协作,应用于青藏公路多年冻土区沥青路面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