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活动上,成都文献中心党委书记曲建升介绍了沙龙的背景和议题,并做引导发言。
在专家观点环节,与会专家就“四川省碳达峰碳中和形势与实施路径”“双碳背景下都市农业创新发展的思考”“双碳目标下社区绿色低碳转型思考”“‘5G+双碳’,社区生活重定义”“AI赋能数据存储与绿色低碳”“碳中和目标下的居民消费行为转型”“发展地热能技术,助力成渝双碳目标实现”“以数字经济加快双碳背景下的示范社区建设”等主题进行了主旨发言。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研究员詹世远结合本期沙龙各主办单位正在联合开展的低碳社区研究任务,以天府新区官塘绿色低碳乡村建设为案例进行了剖析和分享。
在圆桌讨论和观点荟萃环节,与会专家围绕本期沙龙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思想交流,并形成了以下共识:低碳社区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础载体,是实现双碳目标的“细胞单元”和最后一公里;低碳社区建设应首先厘清发展和减排的关系,要坚持“发展是目的、减排是过程、科技是支撑”的指导思想;低碳社区目标的实现需要在生活理念、消费行为上实现低碳转型,并需要基础设施、能源体系和消费产品等社会服务的低碳化/去碳化支持;要把科技作为推进低碳社区建设的核心驱动力,5G、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将为社区低碳运行提供重要支持;应重点考虑建设低碳目标牵引的社区管理体系,并以低碳示范社区建设为抓手,逐步推进建立社区尺度的碳排放核算标准与评价体系;人是碳排放的终端驱动力,也是低碳实践的重要主体,要多措并举引导公众主动践行绿色低碳行为,公众行为与科技革新是支持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弯道超车的双轮驱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