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12月13日,中国科学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和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联合中亚、美国、比利时、奥地利等22个单位在香港共同签署了第二期“气候变化影响下的中亚生态系统监测与管理研究联盟备忘录”(2018-2022)。今后5年,22个研究机构将联合开展中亚干旱区生态系统的监测和管理研究,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与对策,重点开展气候变化对冰川和水资源、植物、土壤、动物、农业、灾害风险等影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关键技术的研发与示范,为中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自2012年首期备忘录签署以来,新疆生地所已与中亚的合作伙伴在“气候变化对中亚水资源、土壤、农业、生物多样性、矿产开发与地质灾害等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领域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科研合作,培养了200多名来自中亚的研究生,并建立了联合实验室、信息中心、野外生态监测站等一系列重要国际科研合作平台。促成了中科院海外科教基地“中科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的建立。
第二期备忘录除了原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四个中亚国家的研究所外,还得到欧洲、美国等国立科研机构的关注。美国密歇根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地理信息学院、奥地利科学院地理信息科学委员会及香港浸会大学也加入了此次备忘录的签署,联盟的研究实力进一步增强。
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陈曦表示,新一轮备忘录的签署,新的合作伙伴的加入,预示着亚洲中部干旱区生态系统监测与管理国际联盟将会越做越强大、联盟成员的合作也会越来越紧密。他说,未来中亚合作研究的工作重点将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资源、农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科学家将更加紧密地开展合作,为政府的决策提供科技支撑。他相信,新的合作伙伴的加入,必将为中亚生态与环境的研究带来更先进的理念、技术和模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