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一线动态

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范壮军来理化所作报告

2015-06-10 理化技术研究所
【字体:

语音播报

  应“理化青年论坛”、理化所青促会和中科院光化学转换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邀请,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范壮军于6月8日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交流访问,并作了题为Graphene Based Materials for Supercapacitors的报告。

  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体积密度与能量密度偏低一直是制约其商业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报告主要从多级结构石墨烯材料的制备以及如何提高其体积密度与能量密度等三方面进行介绍。通过在石墨烯表面制造多孔结构或产生褶皱可有效提高其比表面积,如以MgO为模板制备的柱状孔道石墨烯材料等,有利于离子传输从而表现出良好的电容性能与循环稳定性;以ZnO纳米片组成的微米球为模板制备的3D多孔石墨烯网络结构可进一步有利于离子在其通道内传输;氮掺杂多孔碳膜以及生物质驱动组装的多孔碳材料可实现密堆积结构,从而有效提高超级电容器的体积密度;通过不同电极材料间电势的匹配,采用非对称电极材料组成的超级电容器如Fe-C电极或Ni(OH)2-CNTs电极可有效提高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

  范壮军,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黑龙江省“龙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超轻材料与表面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先进炭材料研究所所长,博士毕业于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清华大学化工系博士后,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纳米炭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在储能、环保领域的基础应用研究。近年在Adv. Mater、 ACS Nano、 Adv. Funct. Mater、 Adv. Energy Mater、 Nano Energy、 Chem. Commun, Carbon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已授权12项国家发明专利。

打印 责任编辑:陈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