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极端高温热害等频繁发生,给玉米生产带来严重影响。目前,国内外对于玉米耐热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相对有限,只有少数几个基因的功能被解析。热激转录因子HSF家族,作为植物热胁迫反应的关键转录因子,在玉米应答高温胁迫中的作用机制仍然未知。
为了鉴定玉米核心耐热转录因子,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梅团队构建了热胁迫转录组图谱。共表达网络分析揭示了HSF和ERF家族显著富集在“热响应”类别的模块中,进一步鉴定到了核心热激转录因子ZmHSF20。为了确定ZmHSF20的功能,研究人员创制了Zmhsf20缺失突变体和过表达株系。与野生型相比,高温胁迫下,ZmHsf20过表达株系对高温更加敏感,而Zmhsf20突变体玉米耐热性增强,这表明ZmHSF20负调控玉米耐热性。
为了进一步探究ZmHSF20调控玉米耐热性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鉴定到ZmHSF20下游基因纤维素合成酶基因ZmCesA2和热激转录因子ZmHsf4,发现ZmHSF20对ZmCesA2和ZmHsf4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而ZmHSF4和ZmCesA2则具有转录激活表达的调控关系。Zmhsf4突变体对热胁迫更加敏感,过表达ZmCesA2和ZmHsf4则导致耐热性增加。研究进一步通过创建Zmhsf20-1Zmhsf4-1双突突变体,证实在热胁迫反应中ZmHSF4在ZmHSF20下游发挥作用。研究结果表明,Zmhsf20突变体具有更强的耐热性可能是ZmCesA2和ZmHsf4上调表达所致。此外,通过细胞超微结构观察,研究发现Zmhsf20突变体和ZmHSF4过表达株系的细胞壁相对野生型在高温条件下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同时,ZmHSF20通过影响ZmCesA2的表达协同调控了细胞壁合成相关基因ZmPAL1等的转录水平参与细胞壁建成。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研究人员提出了以ZmHSF20为核心的玉米高温胁迫响应模型:在Zmhsf20突变体中,ZmHsf4和ZmCesA2的表达相对在野生型中明显提升,ZmHSF4进一步促进ZmCesA2的表达,从而增加玉米的纤维素含量和细胞壁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细胞壁的稳定性,增强玉米的耐热性。
该研究阐明了ZmHSF20-ZmHSF4-ZmCesA2协同调控玉米耐热性的机制,揭示了纤维素合成和耐热性之间的关系,为提高玉米耐热性提供了基因资源,为创制耐性品种提供了新途径。
近日,相关成果发表在《植物细胞》(The Plant Cell)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
ZmHSF20在玉米高温胁迫中的作用模式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