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4月16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惠利健团队联合杭州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人员,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上发表了题为A spatiotemporal atlas of cholestatic injury and repair in mice的研究成果。该研究以细胞水平的空间分辨率描绘了胆汁淤积与再生过程中的损伤响应和微环境信号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发现胆管细胞在胆汁淤积损伤下作为信号枢纽,与门静脉区域免疫细胞重塑和肝细胞重编程高度相关。同时,研究发现Atoh8是限制肝细胞增殖的重要因子,为解析肝脏区域性损伤以及胆管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可能的新靶点。
肝脏作为主要的代谢器官,能够处理营养物质和有毒物质。肝脏的微观结构肝小叶的功能区带化(Zonation)对于其代谢功能至关重要。由于这种区域性的代谢分布,肝病的发展往往表现出空间异质性,如对乙酰氨基酚和非酒精性肝病主要始于中央静脉区,而胆汁淤积疾病则倾向于在门静脉区发生。肝脏也是哺乳动物再生能力最强的实体器官。掌握控制肝细胞损伤与再生的机制对于阐明恶性转化和再生医学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发现,胆汁性淤积损伤后,胆管细胞大量增殖,可能影响门静脉区的损伤,但具体细节尚待探究。门静脉区肝细胞会重编程成类肝前体细胞(LPLC),贡献肝脏再生,但重编程产生的LPLC只有一部分会贡献到胆管细胞,说明LPLC及其微环境可能存在异质性。随着损伤撤去后,肝脏修复起始,肝细胞大量增殖,这一现象主要发生在中央静脉区,但控制这种增殖的因素尚不明确。这些损伤再生模式与其空间位置高度相关,因此在空间维度进行解析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该研究利用高精度大视场时空组学Stereo-seq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DNBelab C4,系统描绘了小鼠胆汁淤积损伤与再生的时空转录图谱。为了精准解析损伤再生中肝脏内的空间异质性,研究人员采用大致一个肝细胞大小的分析单元来进行后续的分析。高分辨的空间组学成功捕捉到了肝脏内最具代表性的Zonation事件以及区域性细胞分布。
通过对胆汁淤积损伤下门静脉区域的空间互作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人员发现胆管可能充当信号枢纽,整合门静脉区域环境中的细胞互作。研究数据显示胆管细胞分泌的Csf1与单核细胞到脂质相关巨噬细胞的分化相关。同时,研究揭示了肝细胞重编程过程中LPLC的两种亚型。胆管细胞通过分泌转化生长因子Tgfβ,与LPLC2向胆管属性转变高度相关。
在损伤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了强烈的促增殖信号,而肝细胞并未有明显的增殖,这提示损伤过程中可能存在增殖抑制因子。通过转录因子调控网络分析,Atoh8被识别为一个可能的抑制因子。进一步实验验证表明,敲降Atoh8可以显著促进肝脏再生。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技术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的支持。
胆汁淤积损伤与再生图谱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