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进展

地球环境所在青藏高原中-北部两阶段的隆升机制方面获进展

2023-11-03 地球环境研究所
【字体:

语音播报

目前,关于青藏高原新生代构造隆升过程和动力机制存在较大争议。存在争议的部分原因在于:地层年代学的可靠性问题,这是研究讨论分析最重要的基础;高原中北部古高度研究的相对缺乏。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气候变化团队联合国际多个研究组,以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盆地沱沱河剖面晚始新世到早中新世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图1),开展了详细的磁性地层学、古生物地层学、碎屑锆石年代学、地球化学以及气候模拟等研究。结果显示,沱沱河组的年龄为37-32.7 Ma雅西错组的年龄为32.7-23.6 Ma, 五道梁组的年龄为23.6-19.7 Ma。研究对沱沱河组地层进行下延125(未沱沱河组底部),最终沱沱河组的沉积年龄被限定为38.5-32.7 Ma

该研究根据剖面501米处(29 Ma)共存不同种属介形虫、维科灯枝藻、腹足类等化石(图2)、brGTGTs碳酸盐碳氧同位素数据结合模拟古温度梯度结果获得沱沱河盆地在29 Ma时的古高度为2.9 km (+/- 0.4 km) 相对湿度为64%情况下)或2.5 km (+/- 0.5 km)(相对湿度为75%情况下)。

该研究重建了早渐新世青藏高原沱沱河盆地的古高度,以此与周边古高度重建结果,并结合其他构造变形数据,提出了青藏高原中北部晚始新世以来两阶段构造隆升模型,为探讨高原生长的动力学过程提供了基础数据。

近期,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GSA Bulletin、MineralsActa Geologica Sinica上。研究工作得到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123

图1. 高分辨率沱沱河剖面沉积地层年龄

图2. 沱沱河盆地在早渐新世(29 Ma)的古温度限定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