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进展

天津工生所在维生素B6生物合成方面获进展

2023-09-08 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字体:

语音播报

维生素B6是生物体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包括六种形式,以磷酸吡哆醛PLP为辅酶形式参与氨基酸和糖代谢、血红素和神经递质合成等过程。吡哆醇PN为主要的商品形式。部分微生物和植物可以从头合成维生素B6,动物及人类依赖外界获取来补充维生素B6。目前,维生素B6主要依赖化学法合成。化学合成过程中需用到强腐蚀性的三氯氧磷和有毒溶剂苯等,且副产物处理难度较大,面临不可持续、安全隐患、污染环境等问题。生物制造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安全隐患小、环境友好等优点,但维生素B6的生物制造受限于产量较低,无法进行工业化生产。克服生物合成过程中限速酶和有毒中间代谢产物等瓶颈限制,是维生素B6高效合成的关键。 

近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大伟带领的蛋白合成细胞工厂与微生物代谢科研团队,在微生物合成维生素B6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以大肠杆菌为底盘细胞,对维生素B6从头合成途径进行重构,代谢流重新定向以解偶细胞生长和PN生产。进而,研究采用蛋白理性设计和自然筛选等方法对合成途径起始酶Epd和Dxs以及限速酶PdxA和PdxJ进行异源筛选和理性设计改造,有效解决了反应过程中合成酶催化效率低的问题;通过SerC的过表达增加代谢流量以及促进PdxB的快速周转反应。最终,途径长分支以中间有毒代谢产物4HTP为界,将合成途径分为上下游的推拉模块,通过模块化迭代优化技术分别对上游模块和下游模块进行了有效组装和优化,48小时5L发酵罐产量突破克级。该研究对较小代谢流的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提供了借鉴,为未来维生素B6绿色工业化生产示范奠定了重要基础。 

近期,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人才计划、天津市合成生物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专项和天津市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天河”青索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

维生素B6的生物合成途径及研究策略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