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进展

植物所等揭示北极植物区系的进化历史

2023-08-03 植物研究所
【字体:

语音播报

北极地区虽仅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5%,却是巨大的碳库和甲烷库,在全球气候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北极苔原(树线以北)是相对年轻的新型植被类型,栖息着能适应生长季节短、年均温较低和极端季节性气候等恶劣环境的独特生物类群。过去50年以来,北极地区的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3-4倍。该地区的植被组成、密度和分布发生了较大变化。然而,北极植物区系的进化历史仍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伟研究组及合作者,通过整合32个被子植物类群(共3,626种)的系统发育、分化时间和生物地理等分析结果发现:外来迁入和本地多样化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现代北极植物区系的成分最早可追溯至晚中新世的早期(约10-9Ma),外来迁入和本地多样化速率在上新世-更新世之交(约2.6Ma)快速增加,并在更新世中期以来(约1.0-0.7Ma)急剧降低且该动态过程与北极地区的地质、古气候和海平面变化等密切相关。此外,研究发现,虽然北极被子植物的多样性来源于多个生物地理区域,但约有54%的外来迁入者来自北美西部,迁入动态过程贯穿了北极植物区系的整个进化历史,这表明在北极和北美西部之间可能存在一个长期的生物散布廊道。 

该研究揭示了北极植物区系的起源和形成过程,解析了驱动北极植物区系形成的主要环境因子,提出了应优先保护北极和北美西部之间的散布廊道,提高了科学家对北极植物多样性进化历史的认知,对极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7月18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研究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该研究由植物所、北华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完成。 

论文链接

北极植物区系的范围和代表植物

北极植物区系的进化动态及驱动因素。(a)迁入和本地多样化速率;(b)北极地区地形变化简图;(c)全球温度变化曲线;(d)海平面变化曲线;(e)加拿大西北部和阿拉斯加地区植被郁闭度变化动态。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