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进展

上海微系统所研制出类蚊口器仿生柔性神经探针

2023-08-10 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字体:

语音播报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采用微纳加工技术,制备了类蚊口器仿生柔性神经探针。该探针能够穿透硬脑膜实现多脑区微创植入,可感知植入过程中颅内血管的存在并提供损伤预警,可实现大脑神经信号的术后即时采集和长期稳定跟踪。相关研究成果以A mosquito mouthpart-like bionic neural probe为题,发表在《微系统与纳米工程》(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DOI:10.1038/s41378-023-00565-5)上。

具有高分辨率的侵入式神经电极阵列,在基础神经科学研究与神经系统疾病诊治中颇具应用潜力。柔性电极阵列可以更好地提升与颅内组织的机械顺应性,具有更突出的在体安全性与长期记录性能。常用柔性神经电极在植入过程中面临风险与挑战:辅助植入装置缺乏不同目标脑区植入位置的可调整能力;植入前对硬脑膜组织的手术切除易导致组织损伤和术中感染等风险;深部脑组织中复杂的血管分布会增加植入血管损伤的风险。

针对上述挑战,该团队受蚊子口器解剖结构的启发,设计了类蚊口器的仿生神经探针,采用硬质梭针撑开结构实现微创植入,后用柔性电极精准采集信号。该探针由128通道柔性神经阵列、穿梭针植入模块和触觉传感器组成。穿梭针植入模块具有亚微米级的锐利尖端,允许将柔性电极探针精确、微创地植入目标脑组织,无需硬脑膜移除,且长度可调的穿梭针可适应不同脑区。触觉传感器阵列可实现高灵敏度区分不同颅内组织,可作为早期预警,避免进一步的血管损伤。实验表明,该探针可在植入后12小时内采集到多个高质量单神经元精度的spikes神经信号,并可实现对集群神经元活动16周以上的稳定追踪。分布式跨脑区的神经信号定位采集、出色的术后急性记录性能、长期稳定的神经信号追踪性能,表明类蚊口器仿生神经探针在神经科学领域和脑病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基础前沿科学研究计划“从0到1”原始创新项目、上海市级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基础研究特区计划、上海浦江人才项目、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创新团队项目、江西省03专项及5G项目和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上海微系统所研制出类蚊口器仿生柔性神经探针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