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和张强等与清华大学王向斌、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刘洋、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尤立星与张伟君等合作,通过发展低串扰相位参考信号控制、极低噪声单光子探测器等技术,实现了光纤中1002公里点对点远距离量子密钥分发,不仅创下了光纤无中继量子密钥分发距离的世界纪录,而且提供了城际量子通信高速率主干链路的方案。5月25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上。
量子密钥分发(QKD)基于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可以在用户间进行安全的密钥分发,结合“一次一密”的加密方式,进而可实现最高安全性的保密通信。然而,量子密钥分发的距离一直受到通信光纤的固有损耗和探测器噪声等因素的限制。双场量子密钥分发(TF-QKD)协议利用单光子干涉的特性,将成码率与距离的关系从一般量子密钥分发的线性关系提升至平方根的水平,因此可以获得远超过一般量子密钥分发方案的成码距离。
本研究中,科研团队采用了清华大学王向斌等提出的“发送-不发送”双场量子密钥分发协议。该协议可以在现实条件下可以有效的提升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工作距离。为了进行极远距离的量子密钥分发,该团队与合作单位,采用基于“纯二氧化硅纤芯”技术的超低损光纤,实现了低于0.16 dB/km的量子信道光纤链路。上海微系统所发展了极低噪声超导单光子探测器,通过在40 K和2.2 K温区进行多级滤波抑制热辐射引起的暗计数,将单光子探测器的噪声降低至0.02 cps。该团队还发展了时分复用的双波长相位估计方案,避免了同波长参考光二次瑞利散射、不同波长参考光自发拉曼散射等噪声影响,将链路噪声降低至0.01 Hz以下。
在上述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该工作实现了最远达1002 km的双场量子密钥分发,获得0.0034 bps成码率。该团队对系统参数进行优化后,在202 km光纤距离下获得47.06 kbps成码率,并在300 km和400 km光纤距离下,获得的成码率相较原始“测量器件无关”量子密钥分发提高了6个数量级。该工作验证了极远距离下双场量子密钥分发方案的可行性,并验证了在城际光纤距离下,采用该协议可以实现高成码率的量子密钥分发,适合城际量子通信主干链路使用。上述成果得到了审稿人的高度评价。
研究工作得到科学技术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山东省、安徽省和上海市等的支持。
图1.远距离量子密钥分发实验系统原理图
图2.远距离量子密钥分发实验成码率结果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