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工作动态/ 更多
文化副刊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荒漠河岸林作为干旱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资源库,是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分析荒漠河岸林植物多样性的空间格局及影响机制,可为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陈亚宁团队基于生态位理论、地理信息系统(GIS)制图技术和结构方程模型(SEM)等,以塔里木河重要支流喀什噶尔河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断流河道两岸荒漠河岸林植物多样性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植物生态位宽度在0.174~0.451之间,生态位重叠度在0.059~0.995之间,说明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彼此之间的竞争因植物而异。植物多样性受非生物因素(水埋深、土壤水分/盐分)和人类活动(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放牧、灌溉)的影响呈降低趋势且具有空间异质性。地下水埋深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主导了植物多样性的变化,显著降低了荒漠河岸林植物群落的多样性(P<0.05)。对断流河道实施生态输水、合理控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植物多样性。该工作可为干旱区内陆河流域荒漠河岸林植物多样性保护和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引导政策实施,助力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
相关研究成果以Abiotic stress and human activities reduce plant diversity in desert riparian forests为题,发表在《生态指标》(Ecological Indicators)上。研究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重点研究项目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荒漠河岸林植物多样性驱动因素分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