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催化剂在电化学过程的原位重构通常能够得到无定形/富缺陷的结构;更大的电化学活性面积、优化的吸附特性以及更快的电荷传输能力,能够更好地展现催化活性与稳定性。然而,多数预催化剂在电驱动下发生的均是表面重构,使得内部大量原子无法与电解液接触、原子利用率低。重构的程度与反应环境高度相关,会随pH、温度、电解液与施加电压的变化而改变,不利于催化剂的工业应用。因此,发展出能够完全重构且组分简单的预催化剂对促进电化学过程的活性与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黄富强和王家成团队从新化合物Cs3Rh2I9出发,采用简易的溶解/沉积法,将其以团簇形式(~1.7 nm)铆钉在高石墨化氮掺杂碳纳米片上(NC,Adv. Energy Mater., 2021, 11, 2101050)。该材料在电还原条件下会自发重构,自下而上地形成富含晶界与应力的铑颗粒(~2.2 nm)。而对于块体Cs3Rh2I9,却只能在电还原条件下自上而下分解成大尺寸铑颗粒。在氢氧化钾和氯碱电解液中,Cs3Rh2I9/NC均表现出优异的析氢活性与稳定性。
相关研究成果以Bottom-up evolution of perovskite clusters into high-activity rhodium nanoparticles toward alkaline hydrogen evolution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的支持。
Cs3Rh2I9晶体与纳米团簇的制备及其电化学原位重构
Cs3Rh2I9晶体和纳米团簇的结构表征
Cs3Rh2I9纳米团簇的原位重构过程
重构后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在氢氧化钾和氯碱电解液的电催化析氢性能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