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 更多
学部组织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近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银河画卷团队对银道面银经132.0≥l≥122.0度以及银纬-1.0≤b≤3.0度区域开展了大视场CO分子谱线观测研究,并在+1至+4千米/秒的速度范围内发现了一条巨纤维状分子云。科研人员将这一巨纤维状分子云命名为仙后座巨纤维状分子云(The Cassiopeia Filament)。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The Astronomical Journal上。
纤维状分子云普遍出现在冷暗星际介质和恒星形成区, 在银河系结构与恒星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大的尺度上,超过100pc的巨纤维状分子云通常被形象地称为银河系旋臂的“骨骼”(bones)或“刺”(spurs)。基于德令哈13.7米毫米波望远镜和国内首台自主研发的多波束接收机“超导成像频谱仪”,紫金山天文台正在开展的“银河画卷”计划具备高灵敏度、多分子谱线、大天区覆盖、大动态范围等特点,是领先的银道面分子气体巡天,为探究纤维状分子云提供了高质量的数据来源。
通过精确的距离测量,银河画卷团队得到该巨纤维状分子云的东端距离为188pc,而西端距离约为553pc,由此估算的整个Cassiopeia Filament的长度超过390pc,是银河系中目前已知最长的纤维状分子云之一。观测得到的Cassiopeia Filament性质(如长度、柱密度、速度梯度)与数值模拟得到的星系旋臂间大尺度纤维状分子云相类似。根据Cassiopeia Filament观测性质及在银道面上的三维位置(位置-位置-速度空间),研究认为Cassiopeia Filament是由银河系旋臂剪切运动而形成的巨纤维状分子云,犹如本地臂(Local arm)上的一个“刺”。该成果为探索银河系内大尺度气体结构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样本。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FAST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等的支持。
图1.上图为CfA-1.2m巡天获得的银道面12CO积分强度图(Dame et al. 2001),展示了银道面分子气体的整体图像。仙后座处的蓝色线条示意了此次发现的巨纤维状分子云的位置。下图为“银河画卷”的巡天观测获得的12CO图像,揭示了一条银经横跨约10度的巨纤维状分子云(The Cassiopeia Filament)。黄色线条为DisPerSe算法证认的纤维状结构。
图2.左图为银河系俯视示意图,旋臂模型参数源自(Reid et al. 2019)。黑色和红色点圆分别代表太阳和银心,而红色短线示意了The Cassiopeia Filament。右图为太阳近邻的放大图。图像来自银河画卷团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