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进展

三棱栎的群体基因组学与保护策略研究获进展

2022-08-23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字体:

语音播报

  三棱栎【Trigonobalanus doichangensis (A. Camus) Forman】隶属于壳斗科三棱栎属,仅分布于中国云南南部和泰国北部清迈。由于生境破和种群数量减少,已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同时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中被列为濒危物种。 

  为了厘清三棱栎居群的现状与遗传多样性,更好指导三棱栎的保护工作,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植物系统发育与保护生物学研究组硕士研究生虎灵在副研究员孟宏虎副、合作导师/研究员寸玉鹏的指导下,对我国三棱栎分布范围内(普洱大寨水库、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帕滇梁子、沧源县城边、沧源县南板村、孟连灯盏寨、澜沧县东回乡)6个居群39个个体进行基因分型测序(Genotyping by sequencing并开展群体基因组学分析,从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遗传分化和基因流等方面对三棱栎展开了保护生物学研究。 

  研究表明,三棱栎居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其中,孟连灯盏寨和西双版纳帕滇梁子两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最高遗传结构分析揭示三棱栎居群存在3个遗传组分,个别居群存在遗传混合;TreeMix分析进一步指出,三棱栎居群间存在一定的基因流。研究在掌握三棱栎基本遗传信息的基础上,提出可对三棱栎居群采取人工育苗并移栽至生境特征类似的区域,从而扩大种群规模,保护物种基因库建议对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的孟连灯盏寨和西双版纳帕滇梁子居群进行就地保护。研究为三棱栎物种的科学有效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与指导意见 

  相关研究成果以Conservation Significance of the Rare and Endangered Tree Species, Trigonobalanus doichangensis (Fagaceae)为题,发表在Diversity上。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青年创新促进会、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西部青年学者项目的支持。 

三棱栎居群的遗传结构a、b、c)与基因流检测结果d、e)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