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进展

抗肥胖药物靶点神经肽Y受体研究取得进展

2022-05-23 上海药物研究所
【字体:

语音播报

  肥胖是全球面临的公共健康问题。开发药效高、安全性好的新型减肥药物是肥胖治疗领域的热点和难点。
  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家族,人体中包含四种NPY受体(Y1R、Y2R、Y4R和Y5R)。这些NPY受体通过与三种NPY类多肽配体(NPY、 PYY 和 PP)结合,在食物摄取和能量消耗等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是备受关注的抗肥胖药物靶点。而NPY受体-NPY系统的调控机制复杂,使靶向该类受体的药物研发颇具挑战性。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吴蓓丽研究组、赵强研究组,与德国莱比锡大学Annette G. Beck-Sickinger研究组、Anette Kaiser研究组合作,在NPY受体结构和功能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科研团队解析了Y1R、Y2R和Y4R分别与NPY类多肽及Gi蛋白结合的复合物结构,阐明该类受体的配体识别模式和信号转导机制,对于全面理解NPY受体发挥生理、病理功能的分子机制以及推动抗肥胖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5月5日,相关研究成果以Receptor-specific recognition of NPY peptides revealed by structures of NPY receptors为题,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
  2018年以来,该团队在NPY受体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进展,先后解析Y1R和Y2R分别与多种小分子抑制剂的复合物结构,促进了关于NPY受体的配体特异性识别机制和亚型选择性机制的理解(Nature,2018;Nature Communications,2021)。本研究首次系统地阐释了不同NPY受体与天然多肽激动剂的精细结合模式及配体选择性机制,并揭示受体的激活机制,为全面认识该类受体的细胞信号转导机理提供了重要依据,并将助力抗肥胖药物研发。
  不同NPY受体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低,但这些受体均能够识别并结合NPY类多肽配体,说明这类受体对细胞信号的识别机制具有特异性和多样性。研究基于结构信息,利用氨基酸突变、受体-配体结合、细胞信号转导等研究手段,阐明不同NPY受体与NPY类多肽配体的精细结合模式,发现NPY多肽通过调节自身的构象实现与不同受体的特异性结合。
  以往研究表明,NPY类多肽的N端区域对于识别不同NPY受体发挥不同作用,而相关分子机制尚不清楚。Y1R、Y2R和Y4R与NPY类多肽的复合物结构显示,NPY的N端与Y1R形成紧密的相互作用,而与Y2R和Y4R的作用力则不强,这些差异是由结合位点氨基酸的不保守性造成的。
  此外,受体的胞外侧环区对于特异性识别NPY类多肽也发挥重要作用,不同NPY受体通过不同胞外环与NPY类多肽的中部区段作用。同时,该区域还在受体与多肽配体识别的初始阶段发挥作用,确保受体与配体的高效识别和结合。
  NPY类多肽C末端的五个氨基酸是与NPY受体结合的关键区域,该区段伸入到受体跨膜结构域中的配体结合口袋内,引发跨膜螺旋发生构象变化,最终导致受体激活。该区段在Y1R、Y2R和Y4R中的结合位点一致,但与不同受体间的作用模式差异较大,通过与不同氨基酸形成作用力激活受体。这些精细作用模式为设计高特异性配体分子奠定了重要的结构基础,将有助于开发药效好、副作用小的新型抗肥胖药物。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科院、德意志研究联合会等的支持。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参与研究。
  神经肽Y受体结构示意图。神经肽Y受体参与调控食物摄取和能量消耗,是肥胖治疗药物的重要靶点。图中从左至右依次为Y1R、Y2R和Y4R分别与NPY类多肽及G蛋白结合的复合物结构。Y1R、Y2R和Y4R受体分别用深蓝色、橙色和浅蓝色表示,与Y1R和Y2R结合的天然配体NPY分别用紫色和绿色表示,与Y4R结合的天然配体PP用黄色表示。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