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近日,“大宗抗生素全过程绿色制造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评价会由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组织召开,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刘庆芬代表项目完成团队汇报了总体成果。
该项目由中科院过程工程所、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合作完成。项目开发了从抗生素发酵减排降污,到原料药绿色酶法制造,以及废水中残留抗生素消解脱毒等全过程绿色制造关键技术,并建成1000吨/年头孢氨苄原料药酶法绿色制造生产线,有毒有害原材料、废水和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分别减少50.7%、35.8%和74.9%。评价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成果总体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我国为全球原料药生产大国,原料药生产行业整体资源和能源利用率低,有毒有害原材料投入多,“三废”产生量大且难处理,这些已成为制约原料药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长期以来,制药行业普遍采取以末端治理为核心的治污策略,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降污减耗形势非常严峻。
为此,该项目率先研发出基于N/S元素精准利用的青霉素发酵清洁生产技术,在160吨发酵罐中平均发酵单位达到13.7万U/ml,发酵废水COD和氨氮含量分别降低了32.7%、37.6%;研发出抗生素高效酶催化合成与固-固-液三相绿色分离耦合关键技术,底物转化率达到99.3%,反应产率提高到200mmol/L/h,固定化酶循环次数达到300批;开发了结晶母液中不生成VOC的头孢氨苄络合-解络合回收工艺,结晶母液中头孢氨苄络合率达到97%,解络合收率达到99%,并实现了解络合剂的绿色分离和循环利用;率先研发了头孢抗生素液-液连续反应结晶关键技术及智能化装备,可稳定生产出短棒状的头孢氨苄优势晶形,堆密度提高了50.0%,收率提高了2.4%,母液中残留头孢氨苄减少了23.1%。
该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申请发明专利17件,其中授权13件,申请软件著作权1件,出版专著2本。
会议现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