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森林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碳库,在气候变暖的情景下,微生物将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并向大气中释放更多的二氧化碳,进而可能加剧气候变化。因此,土壤碳排放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是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情景的关键挑战。
为回答森林土壤有机质分解对温度升高的响应,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全球变化研究组博士后Zeeshan Mohd在研究员沙丽清的指导下,与团队成员合作,在哀牢山开展了沿海拔梯度土壤碳排放对气候变暖响应的研究。该研究选择哀牢山亚热带森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高海拔(2400米)向中海拔(1900米)、低海拔(1450米),中海拔向低海拔的土壤移植实验。科研人员结合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开展了土壤碳分解(异养呼吸Rh)对温度增高的耦联响应研究。结果显示,自低海拔到高海拔,土壤0-10厘米土层的土壤碳储量显著增加。土壤移植期间,高海拔土体自养呼吸的温度敏感性自高海拔到低海拔显著减少,而中海拔土体移植到低海拔并没有引起显著的温度敏感性的差异。各海拔的土壤异养呼吸的温度敏感性没有显著的年际差异。模型模拟表明,在每个海拔梯度,土壤含水量适中的区间,随着温度升高,土壤的Rh显著增加,因此,低海拔的土壤异养呼吸排放率较高。研究表明,在气候变暖的情景下,增温对高海拔的土壤碳稳定性影响更大,这将对区域气候变化产生正反馈效应。
相关研究成果以Soil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 in response to rising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along an altitudinal gradient in a subtropical forest ecosystem, Southwest China为题,发表在Science of Total Environment上。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热带森林生态重点实验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和中科院的支持。
土壤温度与含水量对土壤异养呼吸贡献的框架方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High:高海拔原位土壤培养;Middle:自高海拔到中海拔土壤培养;Low:自高海拔到低海拔土壤培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