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进展

研究揭示豆科主导森林的大气沉降氮去向和分配模式

2021-12-08 华南植物园
【字体:

语音播报

  人类活动引起大气氮沉降量增加,进而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取决于沉降氮的去向。豆科树种在全球森林广泛分布,尤其在热带地区。由于具有共生固氮能力,豆科树种在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有关豆科森林氮循环特征的研究集中在固氮特性和固氮速率等,豆科森林对其他外源输入氮(如大气沉降氮)的留存能力仍然不清楚,限制了对大气氮沉降效应和陆地生态系统氮收支的准确评估。此外,豆科固氮植物广泛分布于富氮的热带森林,因此豆科森林对外源氮的留存潜力尚存在争议,普遍认为其潜力较低。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博士毛晋花等在副研究员郑棉海和研究员莫江明的指导下,以广东省鹤山长期(10年)氮沉降样地为试验平台,选取豆科种植林(Acacia auriculiformis)和非豆科林(Eucalyptus urophylla)为试验对象,首次开展了生态系统尺度的15N标记实验。通过为期1年的15NH415NO3持续喷施,对比了外源输入氮(大气沉降氮和氮添加)在两个森林不同组分中的留存和分配模式,研究发现富氮的豆科林对大气沉降氮仍具有较高的留存潜力,并且豆科林生态系统总15N回收率显著高于非豆科林。矿质土是大气沉降氮的主要汇,但土壤回收率在两个森林中不存在显著差异。豆科林相对于非豆科林较高的生态系统15N回收率主要是由豆科树种驱动。此外,长期氮添加未改变两个森林的氮留存模式。研究表明 ,“富氮豆科林对大气沉降氮有较高的留存潜力,而豆科树种在生态系统截留外源氮中发挥主要作用。研究强调了将豆科主导森林纳入地球系统氮循环模型的必要性,用以准确评估全球氮沉降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学效应。 

  由于以往多数研究认为,氮素是合成磷获取酶(磷酸酶等)的重要元素,该研究揭示的豆科林较高的氮留存能力有助于理解富氮缺磷热带地区中豆科树种广泛分布这一悖论现象。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Global Change Biology(《全球变化生物学》)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等的资助。

  论文链接 

图1.外源输入氮(大气沉降氮和氮添加)在豆科林和非豆科林中的留存和分配模式

图2.豆科林和非豆科林氮循环示意图

打印 责任编辑:阎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