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进展

成都生物所等揭示气候变化对棘胸蛙栖息地连通性的威胁

2021-10-11 成都生物研究所
【字体:

语音播报

  气候变化深刻影响了自然种群的丰度、分布、物候及生理等。在气候变化影响下,物种面临着原有栖息地丧失或质量下降的风险,迫使它们迁移到新的栖息地。然而,栖息地破碎化会阻碍这一迁移过程,增加局部种群的丧失风险。由于两栖动物扩散能力弱,气候变化可能给它们带来比其他陆生脊椎动物类群更严重的威胁。良好的栖息地连通性赋予自然种群在气候变化影响下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因此,掌握气候变化对两栖动物栖息地适宜性与连通性的影响,能为相关物种进化与生态学研究及保护提供重要参考与新思路。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胡军华与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罗振华、中山大学教授刘阳开展合作研究,以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为研究对象,解析了在气候变化影响下其栖息地质量和连通性的变化。该研究基于不同的全球气候模型和未来气体排放情景,评估了历史、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下棘胸蛙栖息地适宜性及连通性的变化格局。研究发现,在末次盛冰期,棘胸蛙适宜栖息地缩减且明显向北转移。此后,其可用栖息地的范围明显扩张。在未来气候变化影响下,“过热”的气候条件极有可能导致棘胸蛙可用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程度加剧,连通性也将大幅(50-75%)降低。该研究明确了中国南部山区及中越边境地区为棘胸蛙保护的优先区域。研究结果阐明气候变化对以棘胸蛙为代表的山地两栖动物的复杂影响,强调在扩散能力较弱的物种保护中,栖息地适宜性及连通性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研究结果以Combining the responses of habitat suitability and connectivity to climate change for an East Asian endemic frog为题发表在Frontiers in Zoology上。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西部之光”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 

图1. 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

图2. 从历史到未来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栖息地适宜性(LIG: 末次间冰期; LGM: 末次盛冰期; MidH: 全新世中期)

图3. 从历史到未来气候变化影响下适宜栖息地斑块和最小成本扩散路径

打印 责任编辑:江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