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进展

水生所在鱼类适应青藏高原极端环境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1-09-16 水生生物研究所
【字体:

语音播报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青藏高原寒冷、低氧和强紫外线的环境条件给土著生物的生存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对于鱼类来说,青藏高原的极端环境使得高原土著鱼类主要局限在三个类群:123种高原鳅属鱼类(Triplophysa)、76种裂腹鱼类(Schizothoracine fishes)和43种鰋鮡鱼类(Glyptosternoid fishes)。这三个鱼类类群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对青藏高原的极端环境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类系统学与生物地理学学科组科研人员通过对高原鳅、裂腹鱼类、鰋鮡鱼类三种高原鱼类和低海拔鱼类进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探讨了三大高原鱼类在适应青藏高原极端环境过程中发生的分子水平的趋同进化。

  研究结果显示:1)三大高原鱼类与低海拔的鱼类相比均呈现出进化速率显著加快的现象;2)高原鱼类中一共检测到368个基因受到了正选择作用,并显著富集于能量和低氧代谢的通路中;3)在三大高原鱼类中鉴定到大量分子水平上的氨基酸平行替代,更重要的是这些氨基酸平行替代位点中近半数都是高原鱼类所特有的;4)功能实验结果表明,低氧调控通路的关键基因VHL在常氧条件下三大高原鱼类中均显著低于低海拔鱼类,但在低氧条件下均高于低海拔鱼类。这些结果表明,三大高原鱼类在青藏高原极端环境下发生了显著的趋同进化现象。

  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Molecular Ecology

  论文链接

打印 责任编辑:任霄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