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进展

昆明植物所等在植物种间作用对其资源分配策略影响研究中获进展

2021-06-30 昆明植物研究所
【字体:

语音播报

  植物种间作用研究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了系列重要的研究结论。研究证实,植物种间作用(竞争或协作)对于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组成、结构及其多样性维持具有重要影响。其中,植物种间协作作用的存在对高山、极地、干旱与半干旱荒漠等极端环境下生态系统的功能稳定性发挥了关键作用。例如,在高山极端环境条件下,植物种间协作能够显著提升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地面生产力(即生物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此外,植物种间作用的形式(竞争或协作)、作用强度等受到诸多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控制。然而,相关研究结论主要来自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研究。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尽管有较多的研究揭示了不同的生产方式(如单作或混作)对目标物种生物量产出的影响,但暂无研究揭示不同的物种组合及其物种间作用对植物资源分配策略的影响,即不同物种在单作、混作及不同的混作模式下(即不同物种组合),其资源分配策略如何变化?在混作模式下,不同的物种组合意味着不同的种间作用形式及其强度。那么,不同的混作模式(即不同的物种间作用)如何影响植物对其营养与繁殖生长的资源分配?繁殖分配(植物分配到繁殖器官的资源量)是植物适合度的关键特征,而种子产量在生产实践中是众多农作物的关键指标。此外,揭示不同的物种混作及其物种间作用关系在不同气候与环境胁迫下如何影响作物的资源分配等问题,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实践,乃至在指导未来的农业育种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针对上述问题,近期,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创造性地将植物种间协作理论与方法运用于农业生态系统研究,通过对八种不同农作物进行不同的物种组合,即构建不同的物种多样性及物种间作用模式,以相应作物的关键指数(收获指数:harvest index,也可称作繁殖投入reproductive effort)为衡量指标研究了相应的物种组合在不同气候及环境胁迫条件下的资源分配策略。同时,研究人员分析了不同的植物功能性状对相应作物收获指数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不同物种组合后,相应物种的生物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具体来说,当只有两个物种混作时,与单作相比,种子产量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分别增加了3.4%(西班牙,地中海半干旱气候)和21.4%(瑞士,温带湿润气候);当四个不同物种混作时,相应的种子产量分别增加了12.7%和44.3%。但与营养分配相比,繁殖分配的提升幅度要低一些,即地上部分营养分配从单作到混作的增长比例分别达到了25.8%和46%。

  上述结果表明,通过不同物种组合(即混作),相应作物在生物量累积方面产生了种间协作作用,且这种协作作用同时受到物种特性以及气候与环境因子的共同调控。导致种子增量低于营养器官增量的原因可能有两个——物种之间的补偿性效应(complementarity effect)和取样效应(sampling effects)。繁殖增量低于营养增量导致收获指数从单作到混作呈现降低的趋势,这种趋势也受到物种及气候因子的调控。此外,物种之间的关系并非完全的呈协作关系,由于物种组合的不同,部分物种之间的关系也可能呈现竞争作用,导致部分竞争力较弱的物种其收获指数下降得更明显。不同的植物功能性状对其收获指数产生了显著影响,同样地,其作用形式与强度在不同物种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

  该研究为未来农业生产实践及农业育种充分考虑植物种间协作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相关研究结果以Diversity increases yield but reduces harvest index in crop mixtures为题,发表在Nature Plants上。研究工作获得瑞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

  论文链接

  图1.作物种子产量对物种多样性的响应。8个一年生作物在单作、2物种混作(共24种物种组合)和4物种混作(共16种物种组合)及其分别种植于西班牙与瑞士时(种植样方大小为0.25平方米)的平均种子产量。数据显示为平均值及其95%置信区间。样本量为762

  图2.作物的种植多样性对其种子产量及其营养器官生物量的影响。a, b:24种不同的2物种混作与16种不同的4物种混作时平均种子产量及营养器官生物量相比于单作时的增加量。绝对效应值展示了作物增产的净效应(/平方米)(a),相对效应值则展示了作物相应的总增产量(b)。样本量为1274个来自0.25平方米种植样方里作物地上部分不同器官(种子和营养器官)的生物量。数据显示为平均值及其95%置信区间

  图3.作物收获指数对物种多样性及种植地(国家)的响应。a, b:所有物种的平均值(a),各物种相应的平均值(b)。数据显示为平均值及其95%置信区间。样本量为4751个植株

  图4.8个作物的收获指数与其相应植物功能性状的相关关系。a-e:8个作物在混作时的收获指数与其单作时收获指数的差值与相应混作与单作时植物种间竞争强度(a)、植株高度(b)、叶面积(c)、比叶面积(d)及叶片干物质含量(e)相应差值的相关关系。数据显示为平均值及其95%置信区间。样本量为来自0.25平方米样方里的1637个植株

打印 责任编辑:张芳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