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技奖励 >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2013年 > 张存浩 > 媒体报道

【新华网】一生报国 矢志不渝

——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张存浩

2014-01-11 新华网 顾瑞珍 吴晶晶
【字体:

语音播报

 

 

  1月10日,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获得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颁奖。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作为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化学激光的奠基人和中国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科技事业。

  面对科技界的不正之风和弄虚作假,他推动成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倡导实事求是的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赢得社会赞誉。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存浩。

  2014年1月10日,这位86岁的老人赢得了他一生最重要的荣誉——

  人民大会堂大礼堂的主席台中央,习近平总书记把大红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奖证书交到了张存浩的手中。

  “我为自己树立的最大科研人生理想,就是报国”

  1928年生于天津,1947年获得中央大学化学工程学士学位,1948年赴美,先入爱阿华州大学,后转入密西根大学,张存浩本应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然而,1950年,他刚刚获得化学工程硕士学位的时候,朝鲜战争打响了。

  面对紧张的中美关系,张存浩不得不重新权衡自己的留学计划。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毅然回到当时条件还十分艰苦的祖国。

  1951年春天,张存浩谢绝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4所京区高校和研究所的邀请,辞别了家人,来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正式开始了他报效祖国的科研人生。

  60多年的科研经历,张存浩将它分为5个阶段:从上世纪80年代前,每10年为一个阶段。每个阶段,他的研究方向不尽相同,而其中有个共同目标,就是满足国家需求。

  上世纪50年代,刚刚被分配到“燃料第一研究室”工作的张存浩,毅然接受了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张大煜院士交下的任务,投身于水煤气合成液体的研究中。

  上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激化,迫使中国独立自主地发展国防技术。张存浩又迅速转向火箭推进剂的研究。

  满头银发的张存浩回忆说:“当时这方面资料少,我们几乎是从头做起,非常艰难。”然而这项工作受到了周恩来、陈毅的高度期许:“这是对我们外交工作的支撑。”

  从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20多年中,张存浩的科研工作主要集中在激光领域的研究。

  回首当年,张存浩说:“搞激光比搞火箭推进剂还难,主要是一无所有。资料、仪器、设备样样都缺,光谱仪、示波器什么都没有。”这是一个全新的前沿高技术,以当时的中国科技水平和科研条件来搞这项研究,难度确实很大,而这项工作又需要集成多个学科的知识。对张存浩来说,意味着又一次“改行”。

  在研制化学激光的同时,张存浩十分注重化学激光的机理和基础理论研究。

  “回国后,做了这么多任务性科研,过有没有关注过自己的科学兴趣?”面对记者的提问,张存浩坚定而从容:“从青年时代起,为自己树立的最大科研人生理想,就是报国。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方向。”

  “科学是一个充满惊奇与惊喜的世界,我是一个有激情的人”

  多年在大连化物所从事一线科研工作,张存浩认为科学是一个充满惊奇与惊喜的世界。他对自己的评价:一个有激情的人。

  1986年到1990年,张存浩出任大连化物所所长,开始了“科研管理一肩挑”的学术生涯。

  尽管他身为领导、又是项目负责人,但取得成果和获得的各种重大奖励时,他总是把最大的功劳归于工作在第一线的学生和合作者。学生解金春博士回忆说:“获首届吴健雄物理奖的那篇论文,张先生排我为第一完成人,把自己排在最后。这件事让我印象很深。”

  张存浩在1991到1999年出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在他的倡议下设立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这项基金的设立,一直受到科学界的交口称赞。在他担任基金委主任8年多的时间里,自然科学基金总经费增加了近8倍。

  让许多同事念念不忘的是,他在我国科技管理部门中第一个倡议设立了专门从事学风管理的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保障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赢得科技界乃至整个社会的赞誉。

  张存浩说:“60多年的学术生涯,我常常想起那些共同工作的技术人员。他们得到的荣誉少、待遇低,但没有他们协助,也就无法取得科研的成功。一想起他们,我就觉得特别感激。我忘不了他们。”

  “时代发展了,应在‘国家需求’与‘自由探索’间找到平衡”

  一生都在围绕国家需求搞科研的张存浩,虽已年迈,仍不忘科研事业和指导年轻人。他说,时代发展了,应该在“国家需求”与“自由探索”间找到一个比例的平衡。

  闲暇时间他喜欢唱歌、散步,更多的时间则还是在看书学习。

  在他办公室里,有许多来自全国各地孩子或者家长写的感谢信。那稚嫩的文字和笔迹,表达了对这位老科学家默默无私帮助的感念。

  在培养青年人才方面,张存浩倾注了大量心血。对真正优秀的青年人才,他是发自内心的爱惜。把获得的何梁何利奖金和在香港等地讲学所得的酬金全部捐赠给了大连化物所设立奖学金,以此激励更多的青年学者发奋学习、献身科研、报效祖国。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院士曾感激地说:“张存浩先生对我们的支持,时时激励着我、温暖着我,使我在回国一年多时间内,与同事们一起用国产元件建成了TW级的飞秒激光装置,并利用这台装置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

  如今,他不顾年事已高,仍活跃在科学研究最前沿,继续追寻着他那强国富民的科学报国梦。

打印 责任编辑:程博
  • 【中国新闻网】一身浩气天地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