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技奖励 >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2009年 > 谷超豪 > 媒体报道

谷超豪:把更多年轻人带进数学世界

2010-01-12 新民晚报 2010-01-11 记者 张炯强
【字体:

语音播报

  “独立团面对再强大的敌人,都要选择进攻,我们要敢于‘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采访年过八旬的一代数学大师谷超豪,老先生与记者交谈时没有如往常般谈数学,而是说起了电视连续剧《亮剑》中的一段经典台词。 

  这与谷先生这几年的一个爱好颇有关系。谷先生研究数学,从来不排他,他平素爱好文学,爱好做诗,常说“文学修养对一个科学工作者来说必不可少”,还言道:“数学与古典文学都十分重视对称性,许多作品中还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思想萌芽”。这不,这些年每天午餐后,谷老总要看看电视连续剧,只要是抗战题材,他都不放过,尤其是一部《亮剑》,令他印象深刻。 

  用科学解救落后的国家 

  “我对数学的兴趣,与那段历史不无关系。”他5岁入私塾读书认字,两年后进入温州瓯江小学。当时正值东北三省被日寇占领,祖国面临危亡的时刻。谷超豪下决心要做大事,用科学解救落后的国家。他选择了数学。 

  1939年,日本军队开始对温州进行轰炸,不满13岁的谷超豪离家参加抗战宣传队,写壁报,演街头戏。次年3月,谷超豪在青田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时他还不满14岁。70年过去了,每当在屏幕上看到那段烽火岁月,谷老依然激动:“要继续研究下去,以科学振兴祖国。” 

  谷老喜欢《亮剑》,更缘于“亮剑精神”。谷先生曾经这样形容数学研究:“局外人很难理解在数学这片疆域里探索的错综复杂。就像在丛山峻岭中摸索,忽而山途渺茫,忽而峰回路转。你完全可能走了一大段路程后,发现竟然回到了原来的山坳坳;你也许走啊、走啊,突然发现了前人的足迹,原来自己还是步了别人后尘。勇敢的探索者,总会在山重水复之后,达到柳暗花明的境地。”这就是数学家的“亮剑精神”。 

  攻克数学难题敢于亮剑 

  谷先生敢于“亮剑”,早在浙江大学师从苏步青的时候。有一次,苏先生给谷超豪等学生讲解三次空间曲线时,提到这个曲线的性质还有待证明。这样一个数学难题,谷超豪听在心里,课后通过几天的钻研把性质给证明出来了,苏步青看后,当即鼓励谷超豪整理出来发表到国外杂志上。又有一回,苏步青讲解K展空间时提到该理论算法还没有解决,谷超豪又上了心,回去思考了很久,终于解决了这个算法问题,在苏步青支持下写成了一系列论文,这是谷超豪第一批比较系统的论文。 

  有人如此评价谷老数学领域的功绩:“数学是他的生命,而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数学物理则构成了生命中的‘金三角’。”殊不知,在这个“金三角”里,处处显露谷老对数学追求的“亮剑精神”。 

  1975年前后,我国正发展远程导弹,有一个重要问题有待解决:弹头在飞行过程中是否稳定?这要通过计算来解决。谷超豪参加了一个研究小组,研究“超音速弹头附近气流计算”。那时条件非常艰苦,复旦大学数学系有一台“719”的计算机,大而笨重,占据了一个房间的空间,一秒钟只能算几万次。更要命的是这台计算机没有自动保存的功能,如果题目做了一半停电或者机器故障,资料就会全部作废。有时为了电源稳定,谷超豪只能半夜去用计算机,而且一算经常要四五个小时。就是依靠这样落后的设备,谷超豪始终坚持,最后完成了精确的计算。 

  最大的心愿是培养人才 

  时至今日,谷超豪从教已近62年。84岁的他还在孜孜追求数学的美丽:每天早上和下午,他有固定的时间研究数学领域的新话题;在复旦,他与学生每周定期举行一次数学讨论会,风雨无阻;甚至在华东医院病房,他还完成了弟子的博士论文答辩。 

  如今,谷超豪最大的心愿是:“希望能再培养出几位新的数学优秀人才。”不过,他并不主张眼下中学生“人人读奥数”。在华东医院住院期间,常常有医生、护士过来请教:孩子该不该去读奥数。谷老回答:“首先要看你的孩子对数学有没有长久的兴趣。我很早就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中学时期除了好好学习课本外,我还看了不少课外书。如果你的孩子读奥数,只是为了加分、留学,就不可能养成对数学刻苦钻研的精神。” 

  谷超豪已经为中国的数学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其中包括9位院士,可是他并不满足。他曾写过一首咏太阳花的诗:“偏怜人间酷暑中,朝朝新蕾化新丛。笑倾骄阳不零落,抚育精英毋闲空。”他还在大声疾呼:“数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我期待把更多的年轻人带进数学这个奇妙的世界。”84岁的老人、一代数学大师,依然为中国的数学事业、中国的数学人才在“亮剑”。 

打印 责任编辑:程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