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技奖励 >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2005年 > 叶笃正 > 媒体报道

叶笃正:风起云飞展浩荡

2009-07-31 《人物》杂志
【字体:

语音播报

  胸怀

  在1968到1969年间,叶笃正被以“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国民党特务”等莫须有的罪名关进了“专政队”,受尽批斗之苦。

  在受到冤屈的时候,叶笃正依然表现出了一位科学家忠贞的爱国情操。在我国人造卫星上天前,他曾经向研究所的几位同事许诺过,当人造卫星上天时,他会请同事们喝酒庆祝。在“文革”尚未完全过去的艰苦岁月里,就在我国人造卫星上东方红乐曲响起的那个晚上,叶笃正和他的同事在他从不请人喝酒的家里一起举杯庆贺。

  对于“文革”带给他的种种伤害,叶笃正没有过多地抱怨,他始终认为他做出的在新中国成立后就回国的选择是正确的。他觉得最可惜的是在“文革”期间,他积累了三年多的资料被烧毁了。

  1978年10月,叶笃正出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所长。“八五”期间,作为气象学界的首席代表,叶笃正担负起了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之一——“我国未来20年—50年生存环境变化趋势的预测研究”。1987年,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任命他为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特别委员会委员。在这之后,他广泛参与了这个组织的科学计划的制定,以及该计划在中国的组织和领导工作,使中国在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研究方面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今天,人们已经对温室气体、全球变暖等概念耳熟能详,但是在80年代中期,人们对这方面还相当陌生。

  1984年,一位美国气象学家带着开展“全球变化”研究的想法,来到中国寻求叶笃正的支持。叶笃正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科学问题,既包涵基础理论,也是一个实用问题。

  叶笃正在国际气象学与大气科学协会(IAMAS)及IAMAS中国组委会为他举办的九十华诞纪念大会上发表热情洋溢的即兴演讲

  从此,年近古稀的叶笃正把他的全部精力投入了另一个领域,从而使他成为了“全球变化”这个国际研究新领域的开山鼻祖。

  但在当时,叶笃正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有一位院士就曾表示,“什么全球变化,让它去变好了,关我们什么事。”在这种情况下,叶笃正只能顶着压力干。

  我们都知道,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全球变暖的元凶。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某国的一位科学家提出,二氧化碳的问题各国要同样对待。叶笃正听到这句话之后站起来说,“不对,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人类二氧化碳的排放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在这一百年以来,到底是发达国家排放多还是发展中国家排放多?”

  叶笃正是在提醒大家,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各国不能均摊,参加这次会议的各国科学家都对这种说法表示赞同。

  真爱

  在很多方面,叶笃正都表现出了他对科学前沿问题的敏感。1981年他在美国著名的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实验室(GFDL)与美国科学院院士真锅淑郎进行合作研究时,提出了地球表面由于水分平衡造成的湿度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产生影响的理论,这是最早的有关大气圈和地球其他圈层相互作用的理论。

  叶笃正善于从别人不经意的发言中捕捉到重要的科学问题。几年前,在东亚气候中心“973”项目北方干旱化趋势研究项目的讨论会上,在讨论到人类活动如何使气候恶化时,一位科学家提出,不要只看到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有序”的人类活动也可以使气候向良性方向变化,甚至可以起到改造局地气候变化的作用。

  叶笃正立即抓住“有序”这两个字说,这是研究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重要命题,并立即组织发表了有关有序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可能起到良性效果的论文。对此,有科学家表示,叶笃正的观点是具有潜在的科学生命力的。人类应该如何从宏观尺度上布局生产活动和城市化等,这是具有生命力的陆—气相互作用研究。相信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将会如叶笃正预期的那样,诞生出“气候环境变化控制论”的新学科分支。

  学术界对叶笃正的评价是,是他使中国的气象研究变成了一个系统工程。最难能可贵的是,由于他的努力,中国的气象科研始终与世界保持了同步。

  由于在大气科学和全球变化科学上的诸多贡献,叶笃正荣获2003年度第48届世界气象组织最高奖“IMO奖”。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米歇尔·法罗曾用“广受尊敬、世界闻名”来赞誉他的杰出贡献。

  叶笃正是中国大气科学界科研和教学的重要领导者、组织者和实践者,他为中国气象界培养造就了几代优秀的科研工作者,仅培养大气科学界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就多达6人。目前,叶笃正的学生遍布海内外,堪称桃李满天下。

  在叶笃正90多年的友谊让陶诗言对叶笃正非常了解。陶诗言对叶笃正的评价非常高,“叶笃正是一位大科学家,他总能不断开拓新的领域。一个科学家可以在一个方面很突出,如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吴文俊。而叶笃正在很多方面都很突出,在很多方面都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叶笃正在青藏高原气象学、大气长波能量频散理论、东亚大气环流和季节突变理论、全球变化科学新领域等方面贡献了一系列科学思想。”

  1998年,叶笃正把他获得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成就奖”110万元港币的一半拿出来,捐给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研究所以此设立了“学笃风正”奖,这个奖不单用于奖励大气所的青年科研人员,而且面向整个中国的气象界,中国气象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的很多青年学者都曾获得过该奖。

  叶笃正是一位爱国、爱人民的科学家。这不仅表现在他1950年离开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世界气象科学发展的芝加哥学派,毅然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上面,也表现在他所从事的东亚季节变化的突变、青藏高原的影响、北方干旱化趋势等科研课题都在为我国的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而服务。最难能可贵的是,不管受到什么不公正的待遇,他依然保持了一位优秀科学家的风范,一直带领我国气象研究与世界科学发展保持同步。

  大爱无形,这就是叶笃正这位大科学家的坦荡胸襟。

  人民是不会忘记爱人民的科学家的。2006年1月,胡锦涛主席亲自为叶笃正颁发了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既是对他一生科学成就的表彰,也是对他一生爱祖国爱人民精神的最大肯定!

打印 责任编辑:程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