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技奖励 >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2001年 > 黄昆 > 媒体报道

追忆黄昆

2009-07-30 央视国际
【字体:

语音播报

  开场白:自我们《大家》栏目开播以来,就一直联系我国物理学界泰斗黄昆先生的采访,遗憾的是,黄老一直没能走进我们的演播室。事实上,黄昆一生都很少接受媒体采访,我们只能从有限的一些资料中看到他的风采,然而黄老的学术成就和大师风范早已为我们所景仰。7月6日,先生与世长辞,我们仍然愿意制作一期大家缺席的节目,以纪念这位令人尊敬的长者。

  解说:黄昆院士第一次为公众所广泛关注是在2002年,83岁高龄的他,以其在固体物理学领域所做出的突出成就和卓越贡献,获得了我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国家最高科技奖。在颁奖典礼之后,面对记者采访,黄昆表达了当时获奖的心情。

  黄昆:我现在压力很大,因为我觉得担不起这个担子。

  解说:作为我国物理学界的泰斗,五十年来,黄昆为我国固体物理和半导体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在2002年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之前,黄昆的名字却很少为大众所知晓。而且更少有人知道,其实早在三十岁的时候,黄昆就已经扬名全球物理界。

  1919年,黄昆出生于北京,家中孩子的名字都与北京地名有关,而黄昆的“昆”字则取自颐和园内的昆明湖。1941年,黄昆从燕京大学毕业,随即到西南联大攻读物理系研究生。当时他与杨振宁、张守廉同住一间宿舍,三人被称为是物理系的三剑客。那时的他们都年方二十出头,总是喜欢纵论天下、互相辩论,而黄昆往往将话题引向极端,引发无休止的争论。多年后,杨振宁对黄昆的较真仍然念念不忘,他说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不是在美国作研究,而是和黄昆同住一舍的时光。

  1945年,黄昆留学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莫特攻读固体物理博士学位,当时正值固体物理作为一门学科刚刚形成,年仅26岁的黄昆全身心投入到这个领域之中,很快,他便在这个领域崭露头角,三年内以他姓氏命名的黄漫射、黄方程、黄理论等一系列理论相继问世,初步奠定了他在物理学界的地位。在黄昆2002年获得科技奖之后,他曾回顾了这段时期的工作。

  黄昆:就是这东西是我过去首创的,而且当然是国际公认的,觉得作为问题来讲解决得比较透彻。

  解说:正因为三年内取得的一系列成绩,黄昆引起了爱丁堡大学一位物理学大师的注意。马克斯·玻恩,这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邀请黄昆到爱丁堡大学作交流学者,并把三十年前完成的一本书稿--《晶格动力学》交给了黄昆,他希望这位年轻人能结合当时物理学的最新成果,重新再写一次这本书。而他们的这次合作,最终让黄昆在物理学界声名鹊起。

  郑厚植(中科院院士原中科院半导体所所长):当时他希望能够写一二三章,他希望能够用一个清楚的物理图像,让刚入门的人能够很了解晶格物理力学里面的基本物理问题。这个跟马克斯·玻恩的意见是不太一致的。

  朱邦芬(中科院院士黄昆传记作者):玻恩不同意,玻恩觉得他整个理论框架很完美,但黄先生觉得他加的这三章更有用。当时他们争论不下,黄先生就说,如果不加就不合作写,玻恩没办法就让步了,因为玻恩当时已经年纪大了,他自己要写,写不动了,力不从心了,他需要黄昆跟他合作。但从后来事实上来看——已经过了四五十年来看——黄昆跟玻恩写的这本书,我觉得前面黄昆加的这三章可能是人家看得最多的。你到图书馆去看,前面这三章那个地方黑,后面没那么黑,就说明前面三章人家看得多。后来我问了很多人,他们——尤其是做实验的人,他们主要看前面三章,觉得那个比较容易懂,后面都是理论的,所以这反映了黄先生求真务实的精神。他并不是光去追求一个理论的完美,他主要觉得你写了这本书怎么有用。

打印 责任编辑:程博
  • 黄昆靠什么取得最高奖
  • 纪实:“真人”黄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