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每日科学

胃肠道疾病研究重大突破

具有免疫系统的类器官创建

2023-02-08 科技日报 张梦然
【字体:

语音播报

  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研究人员报告称,经过数年探索,他们在建立更好胃肠道疾病研究模型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开发出一种复杂的下一代肠道类器官,其中包含功能性免疫系统的关键要素。这是第一个包含功能性免疫系统的体内类器官。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上。

  研究人员称,该类器官支持迁移的免疫组织而不是排斥它们,同时,这些免疫细胞和结构能继续改善肠道本身的发育,特别是它识别外来抗原的能力。

  在这项研究中,为了研究免疫系统在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团队使用了经基因改造以抑制自身免疫系统的人源化小鼠,从而让移植的人类免疫细胞发挥作用。

  团队成员进行了精细的手术,将类器官移植到小鼠体内,并将它们置于肾脏周围的膜下。在那里,类器官继续生长超过1000倍,达到直径约1厘米(约豌豆大小)。

  在第12、16和20周时,团队发现类器官已包含多种类型的人类免疫细胞,这些细胞是从人源化小鼠迁移而来的,包括CD45+细胞和称为肠道相关淋巴组织(GALT)的重要细胞结构。

  重要的是,团队进一步证实,只有当人源化组织暴露于特定细菌抗原时,才会产生功能性M细胞(一种关键类型的免疫信号细胞)。比如将发育中的小肠内部暴露在大肠杆菌碎片中,才会触发类器官组织分泌抗体。

  研究人员表示,该类器官的首个应用将作为一种测试平台,以更多地了解影响消化道的免疫介导疾病。与动物模型不同,其可培养类器官去更准确地反映常见疾病状态的遗传条件,甚至可充当模仿特定患者器官组织的“化身”。

  下一步,研究人员希望用更大的动物宿主复制小鼠身上的成功,以产生更大量的人体类器官组织。如果成功,实验室培养的器官组织最终可能成为活体贴片,帮助受损器官完成自我修复。

打印 责任编辑:梁春雨
  • 新类地行星表面或存液态水
  • 被“绑架”的蛋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