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研究发现,地球上大约一半的挥发性元素锌来自外太阳系小行星,包括木星、土星和天王星。挥发物是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从固态或液态变为蒸气的元素或化合物。它们包括在生物体中发现的6种最常见的元素以及水,因此,这种材料的增加对于地球生命的出现非常重要。
先前研究表明,地球几乎完全由内太阳系物质形成,研究人员推断这些物质是地球挥发性化学物质的主要来源。相比之下,新发现认为外太阳系发挥了比之前认为的更大的作用。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此次研究数据显示,地球上大约一半的锌是由来自木星轨道以外的外太阳系的物质输送的。
研究人员表示,在建立地球挥发性化学物质方面,外太阳系物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它们的贡献,地球的挥发物含量会比今天所知的低得多,且会更干燥,导致无法滋养和维持生命。
在研究中,团队检查了18颗不同来源的陨石,其中11颗来自内太阳系,被称为非碳质陨石,7颗来自外太阳系,被称为碳质陨石。
对于每颗陨石,他们测量了锌的5种不同形式(或同位素)的相对丰度,然后将每种同位素指纹与地球样本进行比较,以估计每种材料对地球锌的贡献。结果表明,虽然地球仅从碳质体吸收了约10%的质量,但这种物质提供了地球上约一半的锌。
下一步研究人员将分析火星和月球的岩石。普遍认为月球是在大约45亿年前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胚胎地球时形成的,而分析月岩中的锌同位素将有助于检验这一假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