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每日科学

《自然》要览

2022-12-20 中国科学报 李言
【字体:

语音播报

  相关光流体的无序辅助组装

  科学家通过结合粒子组装和绝热制备,在Bose Hubbard电路中构建了光的低熵量子流体。科学家将单个光子注入到一个特征态是已知的并且是局域的、无序的晶格中,然后绝热去除这种无序,使量子涨落将光子融化成流体。

  利用平台,科学家首先构建和表征任意单粒子盒态来对这种点阵熔化技术进行基准测试,然后组装多粒子强相关流体。通过单点断层扫描进行的点间纠缠测量表明,流体中的粒子离域。而两体密度相关测量表明,它们也相互避开,揭示了Tonks Girardeau气体的Friedel振荡特征。

  相关论文信息: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357-x

  无零偏峰时的类马约拉纳库仑光谱

  科学家设计了一种实验方案,允许通过正常引线的可调结调整其充电能量,在同一混合量上执行两种类型的测量。该方法通过检测非阻塞传输中库仑阻塞(CB)光谱与零偏压峰之间的一致性,减少了马约拉纳检测的模糊性。

  具体来说,科学家在InAs/Al杂化纳米线中观察到结依赖、偶奇调制的单电子CB峰,在隧道光谱中没有伴随低偏压峰。科学家在低能量的纵向限制态提供了一个理论解释的实验观测,而不是重叠马约拉纳模式。

  相关论文信息: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382-w

  湿地排放和大气汇变化解释了2020年甲烷的增长

  科学家量化了2020年与2019年相比甲烷来源及其大气汇的变化。科学家发现,在全球范围内,人为排放总量每年减少1.2±0.1太克甲烷,火灾排放每年减少6.5±0.1太克甲烷,湿地排放每年增加6.0±2.3太克甲烷。

  与2019年相比,对流层氢氧根浓度下降了1.6%±0.2%,主要原因是在大流行封控期间,人为氮氧化物排放减少,导致相对应的对流层游离臭氧减少。根据大气逆温,科学家还推断出2020年全球净排放量相对于2019年增加了每年6.9±2.1太克甲烷,与OH反应的全球甲烷去除率减少了每年7.5±0.8太克甲烷。

  因此,科学家将2020年相对于2019年的甲烷增长率异常归因于较低的OH汇(53±10%)和较高的自然排放(47±16%),主要来自湿地。与此前的研究一致,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湿地甲烷排放对气候变暖和变湿较为敏感,并可能在未来发挥正反馈机制的作用。

  相关论文信息: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447-w

  热带固氮树种广泛的植食成本

  科学家研究了动物的植食性是否限制了热带森林中的共生固氮。科学家评估了固氮树种是否比其他树有更多的植食性,植食是否会带来大量的碳成本,以及高植食性是否是食草动物针对固氮树富含氮的叶子的结果。

  科学家分析了巴拿马43种热带树种的350棵幼苗的1626片叶子,发现:(1)尽管植食性降低了所有幼苗的生长和存活概率,但固氮树的植食性比非固氮树高26%;(2)由于植食性,固氮树的碳机会成本比非固氮树高34%,超过了固氮的代谢成本;(3)固氮树的高植食性不是由高叶氮驱动的。

  研究结果表明,植食性可能限制热带共生固氮,并可能限制其在缓解热带碳汇氮限制中的作用。

  相关论文信息: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502-6

  蚂蚁的蛹蜕皮液已经进化出了社会功能

  科学家使用逆向工程方法,揭示了与独居昆虫不同,蚂蚁蛹挤出一种来自蛹蜕皮液的分泌物,富含营养物质、激素和神经活性物质。这种分泌物会引发亲代的照料行为,被成虫迅速清除并消耗。这种行为对蛹的生存至关重要:如果不清除分泌物,蛹就会发生真菌感染并死亡。

  类似于哺乳动物的乳汁,这种分泌物也是早期幼虫营养的重要来源,如果没有这种液体,幼虫会生长发育不良,导致存活率下降。

  他们的研究表明,蛹蜕皮液的这种衍生社会功能在蚂蚁中普遍存在。因此,这种分泌物形成了迄今为止在蚂蚁社会中被忽视的核心互动网络的基础,并构成了一个罕见的例子,说明保守的发育过程可以成为提供社会互动的机制基础。这些结果表明蛹蜕皮液在蚂蚁群居性的进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关论文信息: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480-9

打印 责任编辑:梁春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