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每日科学

“小柯”秀

2022-07-04 中国科学报
【字体:

语音播报

  《细胞》

  橘子纤维中的N—甲基羟色胺在无菌小鼠和人类中的微生物释放

  美国爱迪生家族基因组科学和系统生物学中心Jeffrey I. Gordon团队近期取得重要工作进展,他们研究发现了橘子纤维中的N—甲基羟色胺在无菌小鼠和人类中的微生物释放。该研究成果6月27日在线发表于《细胞》杂志。

  由非苛刻的食品加工方法产生的副产品流中的植物纤维代表了不同的、自然发生的和具有生理活性的生物分子的生物库。为了证明其表征的一种方法,对来自无菌小鼠的肠道内容物的质谱分析以及体外研究揭示了人类肠道微生物群成员(包括卵形细菌)从橘子纤维中释放出N—甲基羟色胺。在许可和非许可N—甲基羟色胺“采矿”条件下生长的卵形细菌(B. ovatus)菌株的功能基因组分析,发现了以果胶为靶标的多糖利用位点,其表达与该化合物的菌株特异性释放相关。

  对无菌小鼠口服N—甲基羟色胺,减少了脂肪,改变了肝脏糖化作用,缩短了肠道转运时间,并改变了肝脏和结肠中调节昼夜节律的基因表达。在人类研究中,N—甲基羟色胺的剂量依赖性、橘子纤维特异性粪便积累与编码消化果胶聚糖的酶的微生物组基因水平呈正相关。识别这种类型的微生物“采矿”活动具有潜在的治疗意义。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2.06.004

  《自然—免疫学》

  人类记忆B细胞和循环浆母细胞的克隆结构、稳定性和动力学

  瑞士提契诺大学Antonio Lanzavecchia和Ganesh E. Phad共同合作近期取得重要工作进展,他们最新研究提出了人记忆B细胞和循环浆母细胞的克隆结构、稳定性和动力学。该研究成果6月27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免疫学》杂志。

  使用单细胞测序结合特异性抗体的分离,研究人员发现在两名健康供体中,记忆B细胞库由大的IgM、IgA和IgG2克隆家族主导,而IgG1家族,包括那些对回忆抗原具有特异性的家族。

  对多年样本的分析证明了记忆B细胞克隆家族的稳定性,并揭示了最近产生的大部分浆母细胞来自长期记忆B细胞家族,并且反复出现。总的来说,这项研究系统地描述了人类记忆B细胞池的结构、稳定性和动力学,并表明记忆B细胞可能在浆母细胞生成的任何时间点都处于活跃状态。

  据了解,记忆B细胞会终生存在,并在再次遇到抗原时迅速分化为产生抗体的浆细胞。记忆B细胞与循环浆母细胞的克隆关系和进化尚不清楚。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90-022-01230-1

  《科学》

  研究揭示一种酶促进DNA氧化损伤修复机制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Thomas Helleday和Maurice Michel研究组合作发现,小分子激活8—氧鸟嘌呤(8-oxoG)DNA糖基化酶1(OGG1)可获得新的功能,从而促进DNA氧化损伤修复。该研究6月24日发表于《科学》。

  研究人员描述了一个小分子(TH10785)与OGG1的苯丙氨酸319和甘氨酸42氨基酸相互作用,将酶活性提高10倍,并产生以前未描述的β,δ—裂解酶功能。TH10785控制由其分子结构内的氮碱介导的催化活性。在细胞中,TH10785增加OGG1对氧化性DNA损伤的募集和修复。这改变了修复过程,不再需要无嘌呤核酸内切酶1(APE1),而是依赖于多核苷酸激酶磷酸酶(PNKP1)活性。用小分子增加对氧化性DNA损伤的修复或能应用于各种疾病和衰老的治疗。

  据了解,氧化性DNA损伤由OGG1识别,它切除8-oxoG,留下APE1的底物并启动修复。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bf8980

  《自然—化学》

  二氧化碳和丁二烯制备可调可回收聚酯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团队报道了基于二氧化碳和丁二烯制备可调、可回收聚酯。相关研究成果6月27日发表于《自然—化学》。

  二氧化碳价格低廉且储量丰富,其作为废物的普遍性使其成为一种具有吸引力的可持续化工原料。虽然有CO2与高能单体共聚的例子,但CO2与烯烃的直接共聚尚未报道。

  该文描述了通过中间内酯3—乙基—6—乙烯基四氢—2H—吡喃—2—酮从CO2、丁二烯和氢衍生的可功能化、可回收聚酯的替代路线。内酯通过1,5,7—三氮杂二环[4.4.0]dec—5—烯的催化开环聚合,生成摩尔质量高达13.6kg/mol的聚酯和可进行聚合后功能化的悬垂乙烯基侧链。该聚合物的最高温度较低,为138℃,便于化学回收,并且在好氧含水条件下具有固有的可生物降解性。这些结果表明,可以从二氧化碳、烯烃和氢气中衍生出定义明确的聚酯,从而扩大了对曾经被认为不可行的新聚合物原料的获取。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57-022-00969-2

打印 责任编辑:阎芳
  • 我国科学家揭秘蚊媒病毒快速传播原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